科學社會主義自1899年開始傳入我國後,經曆了四個階段:(一)1919年以前,為科學社會主義初步介紹、片段傳播,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產生局部作用的階段;(二)1919-1949年,為科學社會主義全麵傳播,由中國共產黨結合中國實際、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階段;(三)1949-1978年,為科學社會主義廣泛傳播,由中國共產黨結合中國實際,領導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大道上曲折前進的階段;(四)1978年至今,為科學社會主義重新研究和傳播,由中國共產黨結合中國實際,領導中國實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階段。在以上四個階段之中,前三個階段我們的知識界、理論界,主要限於翻譯、出版、講解、宣傳科學社會主義。從20年代到70年代,在盛行對領袖的個人崇拜的社會環境裏,對科學社會主義這樣一門政治性與現實性極強的首要科學,學術界難以開展獨立的研究,隻能著重闡發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經典作家和黨的領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論述和發展。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路線,糾正了長期以來“左”的錯誤,迎來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春。從這時起,科學社會主義在我國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和學科逐步成長起來。

    近二十多年來,科學社會主義這門科學不僅在培育廣大黨政幹部和青年學生方麵起到了“育人”的重要作用,而且在為黨的決策、為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方麵作出了“資政”的貢獻。較為突出的例子是早在1986年9月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之後,有學者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新見解。10月,《紅旗》雜誌刊登的文章《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文中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構成社會主義社會鼎足三分的三大支柱”。由於越來越多的學者闡發政治文明問題,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文件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三者並列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可見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經過實踐檢驗,對於黨的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不可能為各個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國家的革命和建設提供現成的答案。因此,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本章著重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曆史性的飛躍,產生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社會和諧論等。這些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創新和發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