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的活的靈魂”。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發展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發展相結合並不斷發展的過程,其理論結果是前後產生了三個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形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通常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稱做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這一時期開始與中國文化結合並得到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自傳入中國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來,經曆了並正在經曆著不斷中國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是一個文化不斷擴展的過程,不斷地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衝突與融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一個不斷塑造和自我塑造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仍將繼續著它的中國化。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和運用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文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發展與創新的過程。“物質生產可以按確定的程序和計劃進行,科學研究則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在科學活動中挫折、失敗和風險是難以避免的,而且還常常出現事先無法料及的機遇。”我們必須在實踐的大背景下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從實踐開始,在實踐中發展。在作為實踐的科學中,是對科學的操作性語言描述(performative idiom),把科學視為人類與其生存世界之間的彼此塑造和建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種異質性要素在真實時間中以突現耦合的方式參與這種過程。在自然過程和社會過程中,這顯現為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態,在科學與社會的開放環境中,再加上過程中各種異質性因素的滲入,而各種異質性要素也往往是不穩定和不確定的,這就使科學具有了其自身演化的獨特性質,在時間序列上展現為不可逆性的時間構造。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和完善就是與中國的具體實踐衝突和融合的過程,其中國化的過程展現為其在中國的實踐展開的過程中。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每一次發展,都是麵對和解決新的中國實踐的具體問題中發展起來的。“不斷創新是科學勞動的生命”,而科學的進步,往往是在實驗操作下進行的,安德魯·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對科學的實驗操作進行了分析,在所有文化要素開放式終結的擴展的意義上,分析了知識的生產過程。這種擴展的恰當的維向,包括機器、設備以及相交織的物質操作的精致勾畫,應該在實踐中終結,在彼此的相互作用式穩定的最終實現中終結。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發展,就是在解決中國所麵對的一係列問題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