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答: 公有製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還包括混合所有製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這種認識突破了把公有製經濟僅僅理解為單純的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 把公有製為主體理解為國有經濟為主體的誤區, 為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拆掉了樊籬, 拓寬了道路。

    6. 答: 從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出發, 應當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 抓好大的, 放活小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關係國民經濟命脈, 體現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 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扶優扶強, 提高它們的素質和競爭能力。放小就是采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製、出售等形式放 開、放活國有小企業, 使國有小企業能靈活地適應市場。抓大不是收權、放小也不是撒手不管, 不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要加快改革的步伐。7. 答: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標和社會主義本質的最重要表現, 但是共同富裕決不等於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實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是有其客觀必然性的, 是完全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 不平衡總是絕對的, 平衡總是相對的。實現共同富裕, 同樣有一個不平衡發展問題, 不可能是同步同等程度的富裕起來。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達到共同富裕, 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與個人依靠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起來, 就必然產生示範力量, 影響左鄰右舍, 帶動並幫助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樣, 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 使全國各族人民比較快地富裕起來。“先富” 與 “共富” 沒有矛盾, 而是達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8. 答: 效率是指人們工作中所消耗的勞動量與所獲得的勞動成果的比率。公平, 實際上是倫理學的觀念, 它是指如何處理社會經濟中的各種利益關係, 也就是所謂合理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理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基本原則。鼓勵一部分人依靠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而先富起來, 承認差別, 合理拉開個人收入的差別, 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 促進生產發展, 體現效率優先原則。效率優先會促進生產力發展, 增加社會財富, 為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社會公平, 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創造物質條件。強調效率優先, 不是不講社會公平。提倡先富幫後富, 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 堅持共同富裕, 又體現了兼顧公平的原則。效率和公平始終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標。公平問題解決得不好, 不僅影響社會穩定,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效率的提高。

    五、

    1. 答: 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 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 這一基本經濟製度的確立, 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1)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基礎。沒有公有製經濟、公有製經濟不處於主體地位, 就不能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不能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2)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需要在公有製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製經濟, 不發展非公有製經濟, 就會脫離當代中國的國情, 脫離初級階段的實際, 從而不利於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3) 一切符合 “三個有利於” 的所有製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評價生產資料所有製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為標準, 而是要看生產資料的所有製形式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是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促進的程度, 是否有利於社會的全麵進步。各種不同的所有製形式, 在它們所能容納的生產力範圍內, 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凡是符合 “三個有利於” 的所有製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4)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麵的經驗都表明必須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我國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 片麵追求建立單一的公有製結構, 結果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改革開放後, 我國對所有製結構進行了調整, 初步形成了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 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