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到揚州要建造禦碼頭和禦道,這是一項重點工程。首先要勘探好地形,繪製成圖紙,地點選好了,地麵清理了,經過嚴格挑選的施工隊伍開赴工地。夯實地麵以後,用文磚細砌,裝飾出各式各樣的花紋圖案。上麵鋪上細末末的黃沙,再鋪上厚厚的黃色毛毯,一直鋪到乾隆下榻的“國賓館”。

    乾隆在揚州住的國賓館有兩處,一處是城北的天寧寺。天寧寺靠近熱鬧的市區,為了使皇室和隨從人員能夠很便利地獲得需要的物品,在天寧門到北門河渠北岸岡陀上,砌造了上、下兩排房屋,招募商賈,開店營業,題名為上、下買賣街。店裏的貨物琳琅滿目,一應俱全。天寧寺鬧中取靜,寺西邊是禦花園,裏麵有大觀堂、禦書樓、文匯閣。出天寧寺就是禦碼頭。從禦碼頭登上特製的畫舫,就可以觀賞瘦西湖兩岸的美好景色。

    瘦西湖原本不過一條城河,但鹽商們硬是用錢堆起了現今瘦西湖群體的園林建設。後來他們為了使陸路交通不受影響,又在河上架了一座壯麗的大石橋——“五亭橋”。五亭橋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修建的,瘦西湖白塔也是仿北海建築。乾隆皇帝來到揚州,坐在畫坊裏賞景,恍惚身在京城的北海,隻是不見那座巍峨的喇嘛塔。一位太監把弘曆半夢半醒的話悄悄說給了地方官,地方官馬上告知商總。商總即刻通知幾位大鹽商,共同出資鳩工,連夜修造。第二天乾隆帝乘坐的畫舫再經過五亭橋時,一坐高大秀美的白塔已經矗立在不遠處的河岸,弄得乾隆皇帝更加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處。

    鹽商們百般討皇帝歡心,乾隆皇帝喜愛觀賞園林,他們就在揚州花巨資建造私人花園,好恭請皇上禦駕臨幸;乾隆皇帝愛看戲,他們一個個辦起戲班子,蓄優伶、編戲文,在花園中搭台搬演,企望皇上一展龍顏;乾隆皇帝喜歡吟詩題字,他們也優禮文士,購藏書畫,甚至自己舞文弄墨,趨近斯文。鹽商們為了討皇帝歡心不惜一擲千金,奢華不已。但是,這從客觀上提升了蘇幫鹽商的文化素養,積澱了他們儒商的特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