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從自身利益出發,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府規則的製定與變遷。明代,晉商通過朝中山西籍官員的活動,對政府邊塞政策的製定曾產生過很大影響。隆慶議和與對蒙貿易的茶馬市場,實際上就是在他們直接推動下完成的。明代蒙古地區非常需要中原的糧食、綢布、鐵鍋、茶葉、藥材等商品,但雙方又處於敵對狀態,明朝對蒙古進行貿易也是有限的、官商之間的微妙關係朝貢式貿易。明中後期,蒙古屢次請求開放邊塞互市,以解決他們對布帛、茶葉以及其他日用百貨所需,但朝廷對蒙古勢力不放心,雙方的互市時開時閉。隆慶年間,事情出現了轉機,起因是幾年前,俺答汗搶奪了孫子巴那吉的未婚妻為自己的妃子,巴那吉一氣之下帶領人馬投靠了明朝。俺答汗曾帶兵侵犯邊塞,想要回孫子,雙方曾有多次戰爭。幾年後,俺答汗思孫心切,主動向明朝求和,並要求重新開放互市。消息傳來後,與蒙古和議再次成為大臣們爭議的焦點。這一日上朝時,萬曆皇帝讓群臣商議定奪,宣大總督王崇古、吏部侍郎張四維、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等主張議和與開馬市,傾心於和議。巡按禦史饒仁侃、武尚賢、葉夢熊、趙貞吉等對韃子不能信任,主張采取強硬手段用武力解決。大殿之上頓時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皇帝一看這天根本無法理出頭緒,宣布退朝,以後再議此事。

    張四維返回自己住宅時,他老家的幾位奔走於邊塞的大富商早已在客廳等候他多時了,見他回來趕忙問朝議的情況。得知朝廷仍然沒有定奪後,他們告訴張四維山西很多人都和韃子做生意,這買賣利潤極高,隻是朝廷和韃子戰和不定,他們的生意也大受影響,聽說這次韃子主動求和,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力勸張四維拉攏朝中權貴,達成議和。

    當晚月上枝頭時,張四維去張居正府拜訪,兩人見麵寒暄了半天後,張四維就引入正題,他問張居正:“張相,今天在朝廷之上,大家對韃靼的乞和議論紛紛。一直也未見大人表態,明日皇上一定會重議此事,不知您是主和還是主戰?”

    張居正捋捋胡須,不露聲色答道:“此事關係重大,還是要聽聖上的意思。不是我們能決定的,張大人,你說是嗎?”

    張四維以退為進緩緩說道:“這倒是,韃靼屢和屢叛,朝廷政策稍有閃失,受苦的就會是邊塞的百姓。前幾年張相主張議和,朝中就有人反對,皇上聽從主戰大臣的主張,邊塞烽煙四起,韃靼攻退無常,雖然殺了數千名韃靼,但邊塞的百姓叫苦不堪。聽說有些官兵為領賞,殺了老百姓充人數,這些你大概也有所耳聞吧?”

    明代張居正像張居正聽到這裏,臉上的肌肉不禁抖了一下,此事正是他的心痛之處。當年他曾反對用戰爭解決蒙古問題,結果皇帝因邊塞戰功顯著,對他頗有微詞,朝中反對他的人也乘機說他接受了韃靼的好處,才處處為之說話,這令他暗中氣惱不已。這次若議和成功,正是他要證明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好機會,他一定得抓住這一機遇,眼下他最重要的是找幾個意見相同的大臣,力主議和,看來張四維是其中之一。

    想到這裏,他抬頭微笑著對張四維說:“張大人,此事我也聽人說起過。自我朝開國以來,北方蒙古人一直是我們的心腹之患,現在蒙古實力大不如前,也有誠心議和開市的願望,主和不失為上策,隻是這次如果朝中主和的大臣太少,不足以說動皇上呀,其他人又該說我的閑話。不過隻要是利國利民的事,哪怕是受到一些人的責難,隻要對得起普天下的百姓和皇上,咱們這些做大臣的在所不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