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山陝會館供奉的關公像事實上,晉商正是憑著信義二字,大家才能長期合夥做生意。有許多著名的商號都是財東多人合夥經營的。如大盛魁商號,曾經是稱雄旅蒙貿易200多年的大商號。其創始人太古人王相卿,祁縣人張傑、史大學,原先都是貧苦人。康熙年間清政府打壓噶爾丹叛亂,三人做隨軍貿易時相識,並決定合夥做生意。起先由於營業不佳,張、史二人隻好暫時回家種地,留下王相卿獨自堅持。不久,生意有了起色,王相卿又把張、史二人找來,繼續合夥經營。並把商號取名為吉盛堂。到雍正初年,吉盛堂改名為大盛魁,已成為赫赫有名的旅蒙大商號了。很多著名的商號都是實行合資股份製,即使是一個家族股份也分屬不同人。

    當年晉商創業之時,一無所有,他們要靠自己單獨創業,困難重重,必須依靠眾人的力量才能成功。因此,被晉商普遍采用的股份製本質上是一種“有錢出錢,沒錢出力”的合夥經營模式。這種模式因為能最大限度地聚合人力、物力創辦事業,很適合山西商人早期的發展情況,因此股份製被普遍運用,後來發展成一種成熟的經營模式。

    晉商從商業競爭中領悟到信息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掌櫃必須具有遠見卓識,使自己耳聰目明,及時捕捉商機,製定經營決策。善於審時度勢,重視信息,靈活應對,做到知先於行,出奇製勝,左右逢源地遊刃於國內外市場,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各大商號、票號都把搜集、分析、鑒別和運用信息視為成功的關鍵。為了及時了解各地市場行情需求變化以及營業狀況,分號有按時反饋商情動態給總號的義務,晉商非常重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市場信息、各地物資餘缺及其他一些經營的因素。他們有商諺稱:“買賣賠與賺,行情占一半。”晉商掌握市場信息的渠道有多種,當各地商號了解到市場信息後,便匯報總號。所以總號與分號之間一般是五日一函,三日一信,凡是與商業金融有關的信息幾乎無所不包,掌握地方的政治軍事、工農業生產、市場以及政界人士變動等。為了保守秘密,各家信函有自己的暗語,一旦信函失落,得到的人也不知道信中的內容,遇有重要情報,分號必須派人日夜兼程向總號親口匯報,決不讓點滴信息落在他人之手。

    開身俸 教爾曹 注重人才

    晉商主張人才為創業根本,“得人者興,失人者衰。”選擇學徒采用擇優保薦原則,即被錄用人須有保證人推薦,被保薦者入號之後如有越軌行為,保證人負完全責任。這種擇優用人製度杜絕人情幹擾,優化了人員素質。在選拔中高層管理人員時,會實行破格提升,一旦發現人才,就打破常規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由於山西人外出經商都用的是本籍鄉人為夥計,因此外出經商人多的地方富裕之家很多,晉商財東與掌櫃據調查清末民初山西祁縣的總戶數中60%以上的家庭都有經商史。當時有民謠稱“家有萬兩銀,不如票號有個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