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起義1862年開始,票號又進入一個發展階段,太平天國戰爭以後,票號的聲勢逐漸彌漫全國,票號家數由19世紀60年代以前的14家,發展到90年代初的28家,設分號的城鎮,由60年代以前的27個,增加到六七十個,輻射範圍除上海、杭州、福州、廈門等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外,還向營口、南昌、梧州、貴陽、昆明、蘭州、肅州、涼州、迪化、歸綏等東北、西南、西北地區延伸,形成了一個臂指相連的金融匯兌網。在埠與埠間資金調配、地區工商業和國內外貿易發展與繁榮方麵,票號都體現出左右市場的力量,票號的安危,漸漸影響著商業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光緒甲午、庚子以後,山西票號達到了鼎盛時期,標誌是票號總數由前期的11家發展到28家。票號在國內設立分號的城市由20多個增加到80多個,除在國內大中城市設立分號外,還漂洋過海在朝鮮仁川,日本大阪、神戶、東京也設有分號。

    合盛元是山西票商在海外開設票號分號的第一家,創辦於道光十七年(1837),股東是祁縣城內郭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人到歐洲和日本等地從事工商業的人員數量相當多,出國留學日本也成為熱潮。然而這些華人在海外與國內親友的聯係也相當困難,尤其是兩地錢款的往來,完全依賴於大銀行,一方麵受到歧視刁難,另一方麵局限性很大,內陸省份更是難以匯兌。當時中國與各國的貿易也有較大的進展,與日本的進出口交易額逐年上升,這些都為開展國際金融流通服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山西票商意識到了這一點,合盛元搶先占領了日本市場,於1906年派台盛元開業申樹楷等人東渡日本開設分號。申樹楷是祁縣申村人,那年他僅僅26歲,年輕有為,他奉命到達日本神戶申請開設票號時,卻遭到日本官方的阻撓,按日本法令規定,外國人要在日本開設私立銀行,必須首先經過日本政府的正式批準。當時中國駐神戶的領事館得知此事後,熱情相助,很快向日本有關方麵出示證明書,證實合盛元為中國私家銀行,資本雄厚,信譽卓著。當地政府看到無法駁回,便報請大藏大臣批準。1907年,合盛元銀行神戶分號正式開張營業。清政府各部官員聞訊後也鼎力相助,按照國際慣例,照會日本政府要求予以優待保護。合盛元的同仁們也備受鼓舞,雄心勃勃,很快就建立了東京以及朝鮮仁川等地的營業所,並積極準備向歐洲及南洋等國發展。

    開商智巧籌劃製度新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