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都市中曾有過晉商的足跡另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張滿銀,他17歲走京,住了八年後返鄉定了一門親事。由於家境貧困娶不起親,又等了五年,30歲第二次探親才結了婚。自此之後,少則三年,多則五年,回家與妻子作短暫的團聚,兒女們視他為陌生人,連“爸爸”長什麽模樣都記不清,每次剛和孩子們混熟了,又得分別。再次見麵時,又會有很長時間消除親情之間的陌生。直至62歲退休後,才和老伴廝守在一起。

    山西娶親風俗情景 少娶妻 守空房 天各一邊

    由於晉商的夫妻們長期不在一起,男女雙方也曾鬧出過一些風波,甚至釀成悲劇。大多數北京山西商號的商人們,他們既想多掙錢攢錢,又盼熬成掌櫃的名望,賺更多的錢,所以生活非常儉樸,作風也很正派。但也有個別人實在熬不下去,偷偷跑幾趟“八大胡同”妓院。號規嚴格的商號遇到這樣的事情,店員可能被開除出號,其他商號也不會錄用他,這個店員就等於自斷生路,無顏見家中的親人而永不歸鄉。他即便僥幸未被開除,若此事被同店人或同鄉獲悉,傳回原籍,本人返鄉探親時,便又是一場是非。此外,在京為客商人的妻子們,苦守失節,找夥計(找情人),被家人發現了有的被休,有的因無顏而上吊服毒自盡者為數不少。

    當年晉商的成功離不開家人支持。當丈夫出外經商時,妻子們不僅僅要受相思的煎熬,而且還要擔負起家庭生活的一切重擔。正如民歌《塵世上苦命人少有我》中所傳唱的那樣:

    你走口外我在家,你打光棍我守寡。

    手拿上鐮刀腰係繩,山坡上砍柴誰心疼。

    手提上籃籃挖苦菜,萬般出在無其奈。

    爐子不快誰給扇,甕子裏沒水誰給擔。

    十冬臘月數九天,深溝溝擔水誰可憐。

    深溝溝擔水爬不上坡,塵世上苦命人少有我。

    由於長年過著分隔兩地的生活,山西多苦守一輩子、等候丈夫的妻子,也有少數出軌找情人而引發家庭悲劇的故事。清末,祁縣劉家灣村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故事。祁縣人多跑口外做生意,很多人家會將孩子送到商號中當夥計,以圖日後成為頂身股的生意人。劉家灣村人在小孩五六歲時就教他們打算盤、寫毛筆字,為進入商號做準備。山西商號一般規定號內的人員兩三年才能回家一次,走西口的夥計一般四五年才能探親一次,稱為下班。所以,很多家庭在送孩子當夥計時就給孩子娶親。這年,劉家灣村劉興旺準備將自己16歲的兒子劉夢達送到包頭複盛公商號當夥計,劉興旺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在大盛魁商號當過襄理,後來因為身體的緣故辭號回家,買了幾畝薄田養家口。但他心有不甘,就將發家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兒子劉夢達身上。夢達4歲時,他就手把手地教打算盤、寫毛筆字,6歲時送夢達到村中的私塾中讀書。夢達從小聰慧過人,先生講的課文一教就會,而且過目不忘。私塾先生常常讚不絕口,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興旺更是高興,覺得他們劉家的發達指日可待。當夢達年滿15歲時,興旺讓他退學回家,專門和自己學習商號裏的知識和蒙語,夢達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商號的操作,算盤打得又快又好,村裏人沒有能超過他的,還能流暢地說一些簡單的蒙語。興旺自信兒子能順利通過複盛公商號的麵試和筆試。私塾先生來過劉家好幾次,希望夢達能繼續學業,勸說無望後隻好作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