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監控:認真地監督每一個改進方法是否得以堅持。使用統計監控工具或基本調查表等方法,確保調整後的生產環節的重要變量保持在最大可接受範圍內。

    調查、評估、分析是為了找出發生質量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為了促進6σ的概念在整個公司被了解和貫徹,韋爾奇不斷在演講中宣傳這個計劃,並且於1996年春季,發放了一本題為《目標和旅程》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隻有6頁紙的篇幅,簡明概述了6σ的內容。通用電氣員工並不需要記住所有內容,但他們必須掌握其中的主要精神——公司對這次行動將全力以赴,並為之投入巨大的時間和財力。

    另外,韋爾奇促使人事晉級製度與6σ掛鉤,他希望通用電氣全體職工“自願”參加6σ的培訓,為了進一步昭示他的決心,韋爾奇將120位副總裁40%的獎金與落實質量計劃的成果掛鉤,他多次強調:要麽全力以赴,要麽一走了之。那麽被成功者與高效能人材稱道的6σ計劃的評估標準又是什麽呢?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麵。

    (1)顧客滿意度:每個事業部都進行客戶問卷調查,請客戶給通用電氣打分,並對影響質量的關鍵性因素的滿意度進行分類排序評分。當某項因素的滿意度未列人最佳一類,或者被客戶認定為最佳,而分值低於4分(評分範圍為1~5分)時,則認定為一次失誤。通用電氣測評出每百萬份調查問卷中出現的失誤率,並要求每個季度匯報評估結果。

    (2)低質量成本:由三個部分構成:①鑒定成本:大量的檢驗工作;②內部損失成本:廢品和返工;③外部損失成本:主要指售後質量保證等。通用電氣每季度調查這三部分的總成本。

    (3)供貨質量:調查每百萬件外協件的缺陷率。

    (4)內部表現:測評生產工序中出現的失誤率。

    (5)生產能力設計:進行CTQS抽樣檢驗,測評其達到6σ要求的比率。所有新產品全部按6σ標準設計。這一評估標準非常重要,因為設計方法通常會直接影響失誤率。

    6σ的成果大大超過了韋爾奇的預期和設想,通用電氣第一年為6σ計劃投入2億美元的經費,因質量提高而節約的費用達到1.7億美元。1998年,通用電氣繼續擴大它的6σ計劃,投資4.5美元用於員工培訓,結果,通過6σ計劃節省了7.5億美元,1999年節省的費用達到10億美元。通用電氣1998年的運營毛利達到創記錄的16.7%,比一年前整整提高了1個百分點。據估計,在實施6σ計劃之前所付出的質量成本(質量停留在3σ或4σ水平上)占通用電氣年收益的100至150,高達80億美元至150億美元。通用電氣期望通過質量行動,節省下這筆開支。

    任何質量行動的核心目標是使客戶滿意。實施6σ計劃後,顧客會注意到以下變化:更高的滿意度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更好的產品一致性,更快的新產品開發,創造曆史上最高的質量水平。

    為了保證與國際接軌的高質量要求,海爾也實施了6σ計劃。

    為了實現6σ計劃,海爾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海爾認為要想達到6σ水平,關鍵在認識上,不能單純去為數字研究數字,為指標研究指標,而是要扣住6σ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追求完美的精神。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追求效果的目的出發,通過一定模式,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樣,須在競爭激烈的外部市場環境中不斷改進、不斷提高,以變製變,靠製度創新變到別人前麵。為了達到6σ水平,海爾要求中層幹部首先要給部下提供發展的空間,形成人人爭先的氛圍;其次要給每個人製定一個考核的指標,以使每個人能夠真正日清日高。總之,要人盡其才,盡人之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