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協調領導,管理自如 3

    實施6σ計劃,追求完美質量

    現代社會的管理理念是多種多樣,每一種都具有其獨特之處,都能在企業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作為高素質的管理人材,必須把握質量,有完美的質量意識。

    麥當勞是一家世界級的快餐店,在質量及其管理環節上,他們的精細讓普通人咂舌:麥當勞對原料的標準要求極高,麵包不圓和切口不平都不用,奶漿接貨溫度要在4攝氏度以下,高一度就退貨。一片小小的牛肉餅要經過四十多項質量控製檢查。任何原料都有保存期,生菜從冷藏庫拿到配料台上隻有兩小時的保鮮期,過時就扔。生產過程采用電腦操作和標準操作。製作好的成品和時間牌一起放到成品保溫槽中,炸薯條超過7分鍾,漢堡包超過19分鍾就要毫不吝惜扔掉。因為麥當勞對顧客的承諾是永遠讓顧客享受品質最新鮮、味道最純正的食品,從而建立起高度的信用等等,這些都保證了麥當勞一流的質量品質。

    為了保證與國際接軌的高質量水平,海爾實施了6σ計劃。

    6σ(表示標準差)計劃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質量管理辦法,它運用統計數據測量產品接近其質量目標的程度,通過減少和消除缺陷來降低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在統計質量管理中,σ前的數字表達著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

    1σ,68%的產品達到要求;

    3σ,99.7%的產品達到要求;

    6σ,99.999997%的產品達到要求。

    6σ是完美的狀態,或者說是可能達到的完美狀態。6σ意味著每100萬件產品中隻有3.4件是殘次品。如果這一種產品或一套生產工序達到了6σ的水平,就代表著其質量管理水平已登峰造極。

    總的來說,實施6σ後可獲得如下效益:

    增加盈利根據客戶定義的關鍵質量

    環節監控運作提高經濟效率

    增強競爭地位

    減少浪費

    消除重複勞動成本

    提高生產率和質量

    摩托羅拉是第一家引入6σ理念的美國公司,那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結果是產品殘次率大為降低。從4σ提高到5.5σ,節約了22億美元。到了1994年和1995年初,6σ的概念在美國通用公司(GE)開始傳播。

    1996年初,GE總裁韋爾奇著手製定了6σ方案實施時間表,預言通用電氣將在4年內成為一家6σ公司。當時通用的質量水平不高於3.5σ,大約是美國企業的平均質量水平。這一水平每100萬次的操作中有近35000次的失誤。要想在2000年達到目標,意味著每年平均降低84%的失誤率。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摩托羅拉公司用了整整10年才達到5.5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通常公司采取行動,建立行動小組,對員工進行培訓。行動小組按需要配備相應數量的組員,可以很多,也可以為一人。行動小組的行動分為4個步驟,簡稱“MAIC”:

    (1)評估:對每一個生產環節和事物進行評估。首先找出對質量有影響的關鍵性環節,然後對其事物影響進行評估。

    (2)分析:找出失誤產生的原因。主要使用統計工具和其他方法找出造成失誤的主要變量。

    (3)改進:改進每一個生產環節和事務。確定主要變量後,測量出各變量影響的程度以及重要變量的最大可接受變動範圍。最後,調節該環節,使之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