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盡職的報答 5

    喜劇天才莫裏哀

    在法國文壇中,莫裏哀既是一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又是一位傑出的戲劇創作家。他是自莎士比亞以來歐洲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1643年1月,二十一歲的莫裏哀給父親留下一張自願放棄王室裝飾師繼承權的字條出走,決心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當一名當時毫無社會地位可言的演員。

    命運對初涉戲壇的莫裏哀是極其殘酷的,幸運女神沒有向莫裏哀張開歡迎他的雙臂,而是狠狠地打擊了他。由於缺乏經驗、同行的競爭以及劇團死敵聖絮爾皮斯的神父奧利耶的仇恨,以莫裏哀為首的“光耀劇團”的演出逐漸失去了觀眾,經濟上陷入困境,不得不靠借債度日,莫裏哀曾兩次作為欠債人被關進監獄。被保釋出獄的莫裏哀在債務中掙紮,飽嚐了失敗和破產的滋味,受盡了貪婪的商人和冷酷的高利貸者的折磨。1645年秋,“光耀劇團”宣布破產,莫裏哀當演員的夢想破滅了。

    在從事戲劇事業的三年時間裏,莫裏哀幾乎一直在債務、高利貸、監獄和屈辱的痛苦中掙紮,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動搖自己的信念。光耀劇團解散後,莫裏哀同瑪德萊娜被職業演員夏爾·迪弗雷招聘為自己劇團的演員。這時候,莫裏哀的演技已有很大提高,成為迪弗雷劇團的重要人物。不過迪弗雷劇團也沒。有在巴黎取得成功,為了生存,劇團隻好到外省去演出,於是莫裏哀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流浪生涯。正是這種漂泊流浪的艱苦生活磨練了莫裏哀的意誌,使他在同各色人物的接觸中學到了人生哲理,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演技也日益成熟。尤其重要的是,在缺少優秀劇本的時候,莫裏哀不得不動手改編供演出的劇本,這不僅喚醒了他身上潛伏已久的創作才能,而且還為他未來的創作積累了經驗。

    莫裏哀的一生都在為藝術獻身。而他臨死前的慘境更是令人動容。

    在他進行一生中最後一場表演前,他已經病入膏肓了。其他的演員勸他放棄這場演出。莫裏哀悲傷地回答:“我不能停止啊,全團的人都指望著這場表演吃飯啊。”

    在這場戲中,他飾演的正是一個病人的角色。當他步履蹣跚地走上前台,熱情的觀眾還以為這是大師在惟妙惟肖地表演,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表演結束之後的幾個小時裏,他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有的人為了舒適的生活,背叛了崇高的理想,這首先就是懦夫的行為。就算他以後交了好運而小有成就,也會因為其內心的蒼白而難以更進一步。

    巴爾紮克的早年噩夢

    巴爾紮克把自己的童年稱為“人的命運中所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母親婚前尚有一點浪漫氣息,婚後不久就變得貪婪苛刻、冷酷自私。

    巴爾紮克出生後就被送到圖爾城近郊由人撫養,四歲時歸家又被送去寄宿。七歲時,巴爾紮克進了旺多姆的寄宿學校,受到斯巴達式的嚴格的紀律管束。孩子們沒有假期,巴爾紮克幾年中幾乎沒回過家。漠不關心的母親沒有捎來充足的衣物,以致他在冬天兩腳生滿凍瘡。習慣鄉間自由生活又生性敏感的巴爾紮克,更覺“嚐盡了身心兩方麵的痛苦”。天才兒童顯現的獨特個性更為嚴厲的校規和冷酷的教師所不容,他每星期要被關三四天禁閉。

    但是,他在另一個境界——書的王國裏找到了解脫。“他啃著各種書籍,他用神學、曆史、哲學和科學的著作來喂飽自己”。一個圖書管理員借給他大量書籍。可是,他因讀心愛的書而忽略了令人生厭的功課,這又使他遭受到更多的責罵、懲罰。這個起初被稱為兩頰豐滿、臉兒紅紅的胖孩子,終於得了神經衰弱症,形容枯槁,神思恍惚,中斷了六年多的學校生活,回到家中。冷漠的家庭並沒給他多少溫暖、慰藉,1814年,他又去圖爾中學走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