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臨時安都在櫟陽,同時在今西安市未央區中部一帶的龍首原上另建新都――漢長安城。

    公元前200年,漢長安城內的長樂宮建成後,劉邦遷都於此。同時在城內繼續興建了未央宮、武庫、太倉等建築,惠帝劉盈即位後營建了城牆,到公元前190年整個城市建設工程才告竣工。漢長安城不僅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還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東方的文明中心。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逐漸把持了西漢的政權。公元5年,他毒死漢平帝,另立2歲的孺子劉嬰為帝,自己先後稱“假皇帝”、“攝皇帝”。公元8年,王莽又廢掉劉嬰,即真天子位。

    從公元前202~公元8年,從櫟陽到漢長安城,西漢王朝在西安地區建都共210年。

    2.新莽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改“長安”為“常安”。公元23年,新莽政權在赤眉、綠林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

    從公元8年~23年,新莽在漢長安城建都共15年。以前新莽被算在西漢王朝內,但目前更多地傾向於將其看作一個獨立的朝代。

    3.更始皇帝――淮陽王劉玄

    公元23年,混入農民起義的破落貴族――劉玄在氵育陽(今河南南陽南)稱帝,建元“更始”。公元24年,攻占常安的綠林軍將領申屠建等,從洛陽迎更始帝劉玄入常安,居長樂宮,複改“常安”為“長安”。由於更始政權內部不穩,又遭三輔地主勢力圍攻,公元25年就被赤眉軍推翻了。

    從公元24年~25年,更始政權僅在漢長安城存在了1年左右。更始政權一般被看作西漢政權的繼續,王莽新朝前的210年,加上這1年,西漢共在西安建都211年。

    4.赤眉帝――劉盆子

    更始三年(25年),樊崇領導的赤眉農民起義軍不滿更始政權,率軍逼近長安,並立年幼、膽小、懦弱的劉盆子為帝,自號“建世元年”。接著從東都門――宣平門攻入漢長安城,更始帝投降,劉盆子到長樂宮居住。次年(26年)春季,長安城內饑饉,加之赤眉軍燒殺擄掠,名氣很懷,混亂狀況日甚,劉盆子要求主動辭職,赤眉軍被迫退出長安城。九月,赤眉軍又奪回長安城,劉盆子住在了北宮。十二月,赤眉軍還是被迫東逃,後來被劉秀降服。

    從公元25~26年年底,以劉盆子為皇帝的赤眉農民起義軍政權在西安稱帝1年多,但史書上並未將其視為真正的朝代或皇帝,似乎隻是農民玩了一次過家家的遊戲。

    5.東漢獻帝

    東漢的都城是洛陽,但對西漢故都――長安仍十分重視,稱之為“西都”或“西京”,並多有修葺、整理,皇帝也不時前往巡視、祭祀。

    東漢末年,軍閥袁紹、董卓混戰。公元190年,董卓為了保存實力,挾持獻帝和洛陽城內外百萬之眾,西遷長安。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董卓部下李?、郭汜又相互廝殺,獻帝再次成了他們爭奪的對象,長安城內也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公元195年,李、郭矛盾相對緩和,漢獻帝一行乘機離開長安,東返洛陽。

    從公元190~195年,東漢獻帝被迫在漢長安城呆了5年。這5年要算作建都,有點牽強附會。原因有二:一、漢長安城在東漢本身就是陪都,皇帝可因種種原因隨時前往;二、漢獻帝是被挾迫來到這裏的,不是主動“建”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