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舞》乃唐高宗所作,舞者一百八十人,皆身著五彩畫雲衣,以象征元氣。據《新唐書?禮樂誌》記載:其樂有“《上元》、《二儀》、《三才》、《四時》、《五行》、《六律》、《七政》、《八風》、《九宮》、《十洲》、《得一》、《慶雲》之曲,大祠享皆用之。”上元三年十一月,高宗準備親祭南郊時詔令:“供祠祭《上元舞》,前令大祠享皆將陳設,自今已後,圓丘方澤,太廟祠享,然後用此舞,餘祭並停。”

    另外,由皇帝參與製作的樂舞還有《聖壽樂》、《天授樂》、《鳥歌萬歲樂》、《光聖樂》《、龍池樂》等。

    《聖壽樂》為高宗、武後共同製作,表演規模龐大,舞者一百四十人,頭戴金銅冠,身著五彩畫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遍而畢。有‘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歲,寶祚彌昌’字”。可見此舞為字舞,舞時變化隊形,每次排成一個字。王建《宮詞》中所描述的“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遍舞頭分兩句,‘太平萬歲’字當中”,指的就是此類舞。《鳥歌萬歲樂》是武則天為太後時所作,武後秉政,宮中養有能學人言之八哥鳥,常喊萬歲,故作此樂。舞者三人,身著深紅色大袖衣,並在衣衫畫有八哥鳥圖形,頭戴鳥形冠,舞蹈動作也類似鳥跳躍。《天授樂》是武則天改唐為周,建元天授,故作此樂,用以稱頌武周天下。舞者四人,頭戴鳳冠,身著五彩畫衣。

    唐玄宗李隆基在樂舞方麵,確有其獨到的見解和天才,他善於學習和吸收外國和少數民族樂舞藝術的精華,他喜歡擊西域的羯鼓,便把羯鼓定為八音之首。他參與製作的樂舞有《光聖樂》、《龍池樂》等。《光聖樂》舞者八十人,頭戴鳥冠,身著五彩畫衣,歌頌玄宗即位。《龍池樂》,是玄宗未當皇帝時,居於隆慶坊,坊南之地為池沼,中宗常泛舟池中。玄宗即位後,作此樂,其曲用雅樂,但無磬,以歌頌自己之興起。舞者十二人,頭戴蓮花冠,身著五彩畫雲衣。薑皎在《龍池樂章》詩中寫道“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楊柳變春灣……願以飄?五雲影,從來從去九天間。”

    《霓裳羽衣舞》可稱得上是盛唐樂舞的上乘佳作,它流傳很廣,在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據《唐會要》記載:“《霓裳羽衣舞》名《婆羅門》,商調曲,開元中,西涼府節度使楊敬逑進”。唐代是宮廷樂舞發展的頂峰,就藝術形式的成就而言,《霓裳羽衣舞》又堪稱盛唐樂舞的絕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詩中對霓裳羽衣舞的服飾、音樂和舞蹈都作了詳細的描述:舞伎身著“虹裳”、“霞帔”,頭戴“步搖冠”,盛飾“鈿瓔”、“玉佩”。樂隊磬、箏、簫、笛、篪次第發音,奏過“散序(即散板引子,以樂器演奏為主)六遍”,仍“未動衣(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至“中序(又稱歌,以抒情慢板歌唱為主,並配有舞蹈)”方“初入拍”,舞伎“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裾時雲欲生”,漸而“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如同萼綠華、許飛瓊淩空招引。高潮時“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最後聽得一聲長引,樂舞齊結。“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詩人的讚詠,更增添了它的聲譽。

    唐代宮廷樂舞一般都具有規模大,著裝華麗等特點,但大都缺乏生活情趣,而且它還將隨著其製作者的消亡而消亡,故不能長期保留。

    樂舞藝術的高速發展和對樂舞藝人的專門培訓是密切相聯的。唐玄宗天寶年間所創立的“梨園”,可算得上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皇家音樂學府。《新唐書?禮樂誌》記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園法部,更置小部音聲三十餘人。”梨園中的男弟子,主要選自太常寺所轄坐部伎中,如當時有名的馬仙期、李龜年、雷海青等都在其內。梨園中的女弟子,主要選自宮中色藝俱佳者充之,如楊玉環就是由宜春北院進而冊封為貴妃的。小部音聲是由三十名十五歲以下兒童組成的,自幼培訓,也參加演出,如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玄宗與楊貴妃巡幸驪山,正逢貴妃生日,玄宗命小部音聲於華清宮長生殿演奏,恰逢嶺南進獻荔枝,玄宗即把小部音聲獻的新曲命名為《荔枝香》。梨園還可分為“宮內梨園”、“太常梨園”和“禁苑梨園”。“宮內梨園”主要是為皇帝和後宮所設立的,專為宮內娛樂,它的成員可說是真正的皇帝梨園弟子,皇帝經常以身示教,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禁苑梨園”為朝廷所設,供文武百官賞悅樂舞。“太常梨園”則為國家專管樂舞的機構所設,人數和影響都比前者更多更大,所以它對當時樂舞的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也就更大。

    樂隊分為坐部伎與立部伎。坐部伎為太常訓練,坐部伎淘汰者改為立部伎。白居易在《立部伎》詩中寫道:“立部伎,鼓笙?,舞雙劍,跳七丸,?巨索,掉長竿,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笛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笙歌一聲眾側耳,鼓笛萬曲無人聽,立部賤,坐部貴,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關於樂隊的規模,我們在敦煌莫高窟第一四八窟東壁北側“東方藥師變”和東壁南側“觀無量壽變”圖中看到,前者多達三十四人,後者也有三十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