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一次帶著他的弟子們去衛國出遊,路過一片麥田,看到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正低著頭、彎著腰在麥地裏拾遺落下的麥穗。

這位老人叫林類,已經年近百歲。很多人都認識他,知道他是位樂觀開朗的人,雖然老伴已經去世,家中隻有他一人,卻生活得很快活。老人很勤勞,常常提著籃子到收割後的田裏拾落下的莊稼,有時還一邊走,一邊哼著歌。

孔子對身邊的弟子們說:

“看到那位白發老人了嗎?他已經活了將近百年,對世事、對人生的感悟一定很深,誰願意前去請教請教他老人家?”

子貢率先說:

“我去吧,我有許多問題正想問他呢。”

子貢走到老人身邊,看了看老人籃子裏的麥穗,問道:

“老人家,您這麽大年紀,為什麽還要這樣辛苦?,我實在為您難過,您卻還在一邊幹活兒,一邊唱著歌,我真不明白,您到底是怎麽想的?”

老人像沒聽到有人問話一樣,仍然低著頭,一邊哼著小曲,一邊專心致誌地撿麥穗。

老人在前邊走,子貢見老人不理自己,便一直跟在後邊,老人隻好反問道:

“你有什麽好為我難過的?”

子貢說道:

“我想,您年輕時一定沒有什麽成就,現在生活才這樣清苦,想想您自己,這麽大年紀了,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身邊沒有什麽親人,孤孤單單地生活,還要出力幹活養活自己,難道還不令人難過嗎?”

林類卻說:

“我年輕時的確沒有什麽成就,但也許正因如此,我才活得輕鬆,活得長壽,活得愉快。至於死亡,那也許是到另一個更好的世界去了呢。”

子貢把與老人的對話告訴了孔子,孔子感歎道:

“老人是有偏見的。人生在世喜憂摻半,有坎坷也有坦途。隻有不斷地學習,積極地工作,到老年時才能無怨無悔,也才能最後死而無憾,這才是人生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