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擔當首輔的頭一年,張居正運用手中的權力,提出了“考成法”的改革舉措。具體內容是各部衙門使用收發文簿,一式三份,一份留部做底,一份給各部六科,一份送內閣備查。指令下達,以路途遠近、事情緩急定立程限;而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員執行如何,均登記於文簿。由監察部門和言官等負責對執行情況進行督導,做到月有考、歲有稽。

    通過大白於天下的考核規定,史料中留下了“自是,一切不敢飾非,政體為肅”、中央政令“雖萬裏之外,朝下而夕奉行”的記載。從表麵看,張居正的方法創新提高了行政效率,更為此後整飭邊防、丈量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等各個改革項目奠定了基礎。

    其實,他是首先把利益分配的刀高高舉起,將整個官僚隊伍都納入到同一遊戲規則中,在規避信仰說教的同時,又理所當然地把人們潛意識早已不信之信仰,作為反複催促官僚做事的依據。而潛台詞則在每個人心中振耳發聵:要麽你好好幹,要麽就摘了你的烏紗帽!

    這與所謂“亂世用重典”不同。張居正的精明在於,不去殺雞儆猴,毀滅希望,而是給所有人機會,拿出先禮後兵的氣度,如果再渾渾噩噩就必須加以淘汰。這種陣勢看似嚴苛,卻積極地謀求皆大歡喜、一團和氣,實在與海瑞讓富人無償退田的荒唐主張有天壤之別。在治理人心的洪水中,張居正繞開了感化與認同的難題,就不必煩惱理論聯係實際的脫節和虛偽,而實際利用了官僚們維護既得利益的弱點,打疼你,抽醒你,陷你於自弊之地而無話可說,用製度建立起一條圍堵貪婪、慵惰、荒怠諸如此類洪水的堤壩。

    然而就帝國大廈的行政體係而言,越往上走,工作的形式就越是被“文件落實文件”的文牘主義所取代,越往下才離具體的操作越近,直到最最基層。因為媳婦的作為直接關係到“婆婆”的切身利益,上級要是因為下級而倒台,那在他走人之前先要給你一刀。這樣,“婆婆”就難免變成凶神惡煞,一級的婆婆抽打著一級的媳婦,同時也就把執行的困難層層下移,直到具體操作者。要是有誰辦事不利,或是部門、地方發生重大事故,首先想到哪個下級合適出麵承擔責任。在這裏有兩個“大多數”,一個是既當婆婆又當媳婦的人,另一則是在基層的工作者。

    不難想象,“考成法”把婆婆和媳婦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同時也把艱難困苦層層下壓,越往下的人,工作強度越大,“犧牲”越多。“搶逼圍”戰略厲害就厲害在,無需你虔誠地內化,即便你是如此心不甘、情不願,但不得不為。

    公元1582年,首輔張居正撒手人寰,但卻難以帶走指導帝國前進的權力。弱冠未久的九五之尊,等待十年,開始了真正“禦宇”的生涯。九個月後,張居正官秩被追奪殆盡,抄家問罪慘劇環生,前有改革多被裁撤。這種效應轟動一時,其實是新的舵手要向帝國的所有人宣告:我才是主宰!

    縱觀曆史,的確從沒有臣子培養出的“ 明君”。有人說,張居正在處理繁重政務的同時,不辭辛勞地教導小皇帝,自編之《帝鑒圖說》就是做好證明。我們說,學生從沒有這樣的欣喜:在老師的輔助下,小皇帝脫離攙扶,憑借自我實踐,取得政績上的進步,應驗輔導員的思想是多麽正確,進而想到一身本領乃恩師所賜,感激不已;而有的則隻是用朱筆表達同意、同意,還是同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