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朔宮內的永和殿。

    披著明黃甲胄的護衛軍士卒持戈立在甬道兩旁。

    甬道之上,一名三十多歲穿著大隋官袍的文官手捧一封黃帛,在兩名武將簇擁之下,緩緩而行。

    “宣使者薛德音進見!”

    沒有太監的陰柔尖刻聲,充滿軍人魅力雄武的呼聲,從大殿之上一道一道傳下。

    來自東都的使者,大步而前。

    永和殿之上,幾十名趙國朝臣手持笏板,分兩列端坐一張胡凳上在大殿打量著三名東都使者而前。

    殿上李重九身著冕服,坐在寬座之上。

    三名使者到了殿前,殿門官上前言道:“止步,解劍除履!”

    十名金甲侍衛持戈攔在了門前,三名使者停下腳步,文官身後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將朗聲言道:“吾的瓦麵金裝鐧從不離身。”

    殿門官言道:“此乃我大趙律令,還請二位將軍尊重。”

    為首的文官言道:“我們此來是與趙國和睦的,並非來生事端的,秦將軍,羅將軍不妨聽之吧。”

    身後兩名將領鼻孔一進一出的噴氣,那秦的將領將手裏兩根瓦麵金裝鐧,隨意一擱,隻聽砰地一聲,地上的數片青磚,頓時碎了四瓣。

    “你。”守護殿門護衛軍校尉,頓時大怒。

    金甲護衛軍一並端起長戈。

    那姓秦的將軍哈哈笑道:“對不住了,某一時疏忽,忘了這一對瓦麵金裝鐧甚重,幸好沒砸壞了你們家的門檻。”

    “算了,老秦你還是這火爆脾氣,忘了來時單大哥是怎麽交代的。”另一名羅姓將領說完,隨手將腰間長劍一除,脫下鞋子。

    那秦姓將領言道:“我也就是發發脾氣。”

    殿門官言道:“宣使者薛德音進見。”

    說完三人緩緩而行,待至李重九禦座前三十步停下。

    為首文官言道:“黃門侍郎薛德音,代吾主見過趙王,問趙王,趙王後安好!”

    上首李重九微微點頭,言道:“皇泰主與孤並非外人,按道理而論,皇泰主見到孤,按照民間的規矩,還應該道一句姑丈吧!”

    眾臣皆一並發笑。

    那文官薛德音,從容地言道:“吾主聞長樂公主嫁給趙王十分高興,常言趙王乃天下少有英雄人物,恨不能一見,說些家常話。”

    李重九聞言哈哈一笑,言道:“你倒是很會說話,薛德音,孤知道你,河東薛氏的三鳳,你族兄薛收為長雛,你為鶩鷟,你侄兒薛元敬鵷雛。隻是不知為何你族兄,侄兒都出仕李唐,你卻出仕洛陽。”

    薛德音言道:“人各有誌,諸葛孔明於其弟,各仕蜀吳,也是一段佳話。但眼下吾主承大隋之統,而李唐卻為偽朝,實已不共戴天,若吾與族兄侄兒沙場相見,也唯有各位其主,相互廝殺。”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說得不錯。當年薛道衡公才華蓋世,名滿天下,可惜無緣一見,眼下得見從侄如此,可知河東三鳳確不負虛名。”

    薛德音言道:“多謝趙王誇讚,此來幽州除了天子吩咐,還奉了鄭王之命。自擊敗瓦崗以來,關中李唐屢屢犯邊,實為大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