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九言道:“是啊,瓦崗軍雖早放棄了河南之地,但若這些人降伏王世充,雖難以接受,總也算情有可原,但不降王世充,也不歸附瓦崗,而是選向李唐,已說明李唐現在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無怪,李密灰心至此。”

    李育德,高季輔,賈閏甫,張善相等人降伏李唐,確實給了李密致命一擊。降伏王世充,乃是迫不得已,將來瓦崗軍反攻河南一日,這些人說不定會再度倒戈。

    但降李唐,表示他們徹底放棄了李密,為自己尋求出路了,特別李育德,是通州刺史李諤之孫,與李密一般,都是趙郡李氏的同宗。

    而賈閏甫乃張須陀副將賈務本之子,張須陀兵敗後說服裴仁基,投降李密,故而立下大功。這些人不同於單雄信,徐世績,他們都是隋朝舊吏,算是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心腹班底。

    難怪李世民敢親自到黎陽遊說李密,所憑的並非是口舌之能,就算是蘇秦張儀複生,也不能說服李密放棄奪取天下之心,但心腹班底的背叛卻是可以,所以這才是李世民的底氣所在。

    李世民的底氣,就是李唐看不見,抓不著,卻能左右天下的大勢。大勢就是人心相背,如同曆史上攻伐王世充,王世充除了能保全一個洛陽外,河南周邊郡縣,李唐大軍一至,皆是不戰而降,甚至簞食壺漿,恭迎王師。

    此刻李唐大勢已漸漸有匯聚成江河之勢,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這等梟雄,雖已明白如此,仍是逆流而上,但大多數人卻想順流,而不思逆流。一旦大勢所聚,溪流澎湃成江河,方時成就帝王將相。

    至於逆勢而動者,成王敗寇時,誰還記得你曾經了得。

    故而識時務者,都是順勢而為,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當竇建德為李唐所敗,為小兵所執時,誰能說竇建德不如一個小兵,隻能說竇建德的時運不如李唐罷了。

    現在李世民就是借著這大勢,迫使李密非得從己之意。

    王君廓言道:“現在黎陽城內人心惶惶,河南之眾也盡歸李唐,王世充所有,我看魏公現在有棄黎陽之意。”

    “二當家,李密這廝若棄了黎陽,還有哪裏可去?要知道除了黎陽倉之外,這河南河北哪有地方,可供幾萬大軍吃食的。”

    王君廓看了王馬漢一眼,言道:“或者這正是今日李密來的用意,我猜李密不是想去別去,而是去幽州!”

    此言一出,李重九,王馬漢皆是動容。

    王馬漢正要拍桌子罵娘,卻被王君廓一瞪,隻能坐了下來,口中卻仍不住直娘賊,賊廝鳥,忘恩負義狗賊的大罵。

    李重九想到今日李密的口氣,似乎確實隱隱有此鳩占鵲巢的打算。自己當初在白馬寺,在晉陽,兩次向李密獻計,先奪河北,後聯山東,再謀東都爭雄於天下。若是當初李密能夠依計行事,就算自己占據了幽州,也哪敢與瓦崗軍這幫精兵猛將爭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