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內縣令,縣丞,縣尉,主薄皆是由流品的,稱為官,乃是朝廷吏部任命。接下來如縣內六曹,以及縣學博士等,縱然權力不小,也是要職,但一般都是縣令征辟的,之後給吏部備案就可以了。

    至於六曹下的書辦,捕頭,這些人連備案都不需要,屬於編外人員,書辦一般由六曹找自己貼心的人使喚,至於幫閑,弓手等都直接由捕頭自己招募。至於書辦,幫閑,弓手能有多少人,多大規模,則就要全憑該縣是否有油水可撈了。

    越肥的縣養得越多的吏,越貧瘠的縣,當然僧多粥少就不夠分了。

    這等吏製,是任誰都看得出毛病來,但卻是千百年來蕭規曹隨的規則。原因無二,縣令,縣丞等朝廷下派的官吏,必須要征辟出身縣內豪強之家,來管理一縣,否則他們作為空降兵就要被架空,而豪強之家的六曹,一麵和上官打交代,自己也養著如書辦,幫閑,弓手這樣爪牙,來替他們到民間跑腿辦事,依靠這些人來魚肉百姓。

    如此一級一級下去,從朝廷至地方百姓,就可以管轄妥當,大家皆分得利益。但如此對於李重九則是不利,一方麵老百姓作為最底層一直被魚肉著,另一方麵地方士族和豪強權力太大。

    如盧家這樣的士族,不僅是涿郡地方上如此,到了朝廷裏,更有本家為官的大員,以及世代聯姻的姻親照拂著,故而是一個從上到下的體係,除了有黃巢這樣的二杆子,來個連根拔起,否則很難撼動盧家這等士族。

    所以李重九要擠壓盧家的勢力,作為軍閥,最大的優勢,還是自己手中軍權,有自己大軍鎮著,士族不敢反對自己。

    之後李重九扶植商人,工人等勢力,來削弱士族的勢力,最後李重九再用從郡學,縣學培養出的吏員,從低層改變,縣令必須依靠豪強官吏,才能治理地方的陋習。

    不過縣學肄業後,讓這些學子一下為六曹等這樣的吏員是不可能的,當然必須一級一級的做起。

    當下這三十人,皆被分配到各縣,先充任書辦,捕快之職,讓他們逐步適應。當然李重九也不想一下太過激,所以也沒有禁止士族豪強為吏。

    李重九特意從上穀郡,涿郡,安樂,遼西四郡之中,篩選了一番。將這三十名學子,分配十五名至安樂郡,這安樂郡李重九去年剛才高開道手裏奪得,乃是剛剛從戰亂中恢複,百姓不過兩萬多人,百廢待興。

    李重九要恢複生產,必須依靠有力的官吏,但當地官吏極端缺乏。

    李重九將這十五人,皆分作書辦,捕頭,至安樂郡任官,其中學校成績最優異者,則至安樂郡火線提拔為戶曹,負責將涿郡部分糧食調去賑災之事。

    剩下十五人,李重九將其餘三郡之中,老弱以及任事實在太過不利者罷黜了一些,當然將他們填補上去,讓他們直接到一線曆練,至於將來能走到什麽地步,就看他們自己造化了。

    注一:出自隋書列傳四十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