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每個高句麗青壯都可以開弓,並且射得一手不錯的箭術,這與高句麗曆代國王都重視弓術有關。

    除了箭術之外,高句麗人就是擅於築城,當然他們騎術也不錯。高句麗人一般騎乘戰馬,乃是果下馬,之所以叫果下馬是因為此馬十分矮小,最多隻能夠著果樹底下,盡管不高不適合作戰,但此果下馬卻十分適合山地行軍。比如中國後世的雲南馬,鼻祖就是果下馬。

    李重九與眾將分析了一番,高句麗軍雖不如草原番騎耐戰,更不如靺鞨騎兵那般衝擊力,但是弓術和築城都是十分不錯,如此可以用於戰時守備,或者是行軍時的輔軍都不錯。至於果下馬,雖不適合正麵戰場使用,但對於朝鮮半島,以及太行山如此,將來山地地形作戰卻有十分的好處。

    李重九打算向新羅貿易,將果下馬大量引進繁殖,配給高句麗府軍,將來高句麗軍可作為李重九山地作戰部隊使用。曆史上唐軍將高句麗人,就是駐紮在多山的營州,防備契丹奚人,故而後來才有了營州高句麗武人集團,成為唐末一個獨特勢力。

    於是李重九交代高句麗,漢人將領,在農閑時要好好操練高句麗府兵。

    二人見李重九對於高句麗府軍如此重視,皆是大喜。在李重九眼底,高句麗人如此下去,會逐步為漢人同化,相信不用幾年,他的麾下就會出現,如高仙芝,王思禮般的高句麗名將。

    當然為了鼓勵高句麗人漢化,李重九也決定讓高句麗各將領子弟,或者氏族貴人,皆可入懷荒鎮,禦夷鎮的縣學讀書。

    說到縣學,李重九回到禦夷鎮後,即將周旭從懷荒鎮喚來。

    周旭見李重九後,當下一拜,眼下他為教諭多年,早有幾分大宗師的氣度,早不複當初來懷荒鎮仕官時,那副沉默木訥的樣子。

    李重九十分滿意地看著周旭的變化,言道:“周祭酒,此來是詢問你縣學之事。”

    周旭言道:“依據上穀公之前布置,這幾年來我們在懷荒,禦夷二鎮,皆開始了縣學,懷荒鎮縣學已有兩年多,到了今年六月即可肄業學生五十人,到時這些人部分可升至郡學,至於禦夷鎮,以及上穀郡各縣學,都隻有一年,尚不足以肄業。”

    因為之前李重九覺得蒙館,縣學,郡學三級跳的路程太長,故而截短,隻需兩級,也就是蒙館即取縣館,三年肄業之後,擇優者可入郡學。

    郡學,蒙學之策,也就是當初溫彥博給李重九獻計三策中的一策,也就是王道當以教化為主大務,刑法為輔。

    當初也是董仲舒的名言,但任誰都知,中國曆代帝王一直都是外儒內法,李重九設立蒙館,郡學的目的,乃是為了選拔寒門子弟,以分士族之勢。

    現在第一批縣學肄業的學生,已有五十人,他們中二十人升入郡學,將來郡學肄業後,可直入為郡官,但其餘三十人,李重九亦決定將他們分派到各縣為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