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林子之內的青煙寥寥,眾百姓們依偎在一起,彼此取暖。

    昨夜給了眾人一個好天氣,雖大風刮了一夜,但是所幸沒有下雪。

    李重九命曇宗帶人找兩三個會打鼓的百姓,給他們幾個王麻子手下丟下的擂鼓,在前方用手拍著鼓。

    李重九告訴眾百姓,一切如軍中號令,以皮鼓為準,皮鼓響則前進,皮鼓止則停下休息,若是沒有聽見皮鼓聲音,那就說明你掉隊了。

    叢林之內,摩挲了一陣,卯時的時候眾人收拾完畢,天色仍是昏暗,東麵隱約才有一點亮光,眾百姓一並開始行路。

    李重九當下與曇宗一並率領著丁壯男子,還有少林寺的弟兄們,在前領路,百姓們則跟在後方,不安排殿後之軍,若是跟從不上,亦是隻能悉聽他們自便了。

    行路的百姓中,老幼相攜,攙扶老人,婦人抱著嬰孩,彼此照料著相互前進。一路呼兒喚娘之聲不止。

    李重九親率青壯在前,保持著每小時三四公裏前進速度,兩個小時一休息,而李重九不時派出十人這樣的斥候,到前方偵查地勢。

    行了大半日,前方出現一條二十丈寬大河,問之路人知是涑水河,直貫入黃河,若是沿河而上,可以至絳郡。

    冬季之中,亦不用擔心什麽沿河泛濫,李重九當下河邊駐紮。百姓們,不顧河水赤寒,皆是跳入河邊之中,捕魚抓魚,撿來一些河蚌河螺,直接用石頭砸開了就食。

    不過三千多人,在此僧多粥少,河裏的魚沒幾下就撈完。倒是李重九命青壯一起出動,拿了幾十張大網,直接去上遊水淺的地方撈魚,倒是打近兩百斤魚。

    這近兩百斤大魚,李重九命十幾名婦人開始烹煮,讓每名青壯男子皆取了一頭食用,除了少量分給照顧孩童的婦孺一頭外,其餘盡數包紮好了,作為應急軍糧所用。

    到了次日,依舊卯時這個鍾點,李重九繼續響鼓而進,一連三日。

    溯流直上涑水河是越走越淺,越走越食物越少,於是李重九決定折道至官路。沒有河水供給,大家這日是餓了一日。

    當夜李重九清點人數,發覺三日來,一共走落或者失蹤了兩百多人百姓,這有些人是體力不濟跟不上隊伍的,有些人是自願離開的,但兩百多人的離開,也算在正常範圍。

    從河東郡進入絳郡又行了兩日,又斷糧兩日,跟隨李重九的百姓,臉上皆有菜色,一路是越走越慢,不少人饑寒交迫,在半路上就倒地,再也不起。

    李重九見之如此,心知不可再強撐下去,在進入夏縣的地界,於是李重九決定帶著曇宗等二十多人,進城買糧。

    在賄賂守城兵丁之後,李重九,曇宗進入城內。夏縣防範是外鬆內緊,城內最少駐紮了有兩個團(注一)的郡兵。

    眼下偌大的夏縣人流是滿滿當當,是屯駐滿了人。李重九初時還以為是,受到流民襲擾,故而附近村落的百姓,皆不得不進城躲避,後來打聽才知道城中所駐的人,多是商旅。

    這河東郡至絳郡,本是潞鹽(注二)運往太原郡的要道。但是前麵的絳郡,汾陽郡,皆有柴保昌,母端兒等亂匪聚眾十幾萬盤踞著,官兵眼下根本無力打通官道。

    這鹽道一斷,不僅令靠此吃飯的人,發愁起來,著急得更多是商販。

    要知道,從中原至山西,河北,必經過黃河。黃河之上,主要有三條渡口,分別是蒲津,孟津,白馬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