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禁衛,其實就是皇室的保鏢、內保局。不能算正經的作戰單位。這部分力量同樣在樞密院的管轄之下。當然,隻是名義上的管轄。人事是皇帝了算。

    十二團營被張昭接手,正在整訓、改編。十二團營原本的編製是每營一萬五千人。團營都督之下設三個指揮使。然後是自己的一套軍官體係。

    張昭哪裏見得這個?改編之後,全部納入新軍的體係。把軍銜、官職、軍隊數量全部標準化。

    目前十二團營的編製是一個營五千餘人,一個純火器師的編製。每個營縮編三分之一。

    領兵的軍官軍銜是“衛指揮”,官職是“遊擊將軍”。官階是“正四品”。之前官居一品的都督們全部降職。

    當然,跟著李逍遙前往大同作戰,取得歸化城大捷的周豫、張安這兩個都督是先降後升。因功升“都指揮”、“參將”。權限是可以指揮三個團營。

    他們今就在座。

    當然,他們不能比此次大戰的功臣、總指揮李逍遙的軍銜還高。李逍遙出征之前是“衛指揮”的軍銜,這次因功升“都指揮”,還是擔任新軍營九團的“千戶”。

    注意,如今的大明軍中的新潛規則,新軍營的軍官出來,默認是要高一級。

    換言之,李逍遙這個“都指揮”放出來領兵,那就是“總兵”。他確確實實已經可以算方麵大將。

    算上輔助兵種,十二團營的滿額將會是四個軍,純火器部隊,下轄十二個師,即對應的十二團營,合計八萬人。這將會是一支強大的、位於中樞的軍事力量。

    算上新軍營的兩萬人,有點北宋禁軍的意思。

    這樣一隻強大的力量,張昭肯定是不會允許它脫離掌控的。在整編的過程中,十二團營的軍官基本都被清洗。大量的新軍營軍官、皇家軍校生進入到其中。

    新軍營千戶方貫便進入到十二團營中任遊擊將軍,帶一師官兵。

    此時,列席的十二個遊擊將軍(周豫、張安在內),共有八人是張昭的嫡係。

    這次會議要求列席人員是“衛指揮”軍銜及以上,新軍營各團的千戶都有資格。隻不過,新軍營如今在軍中的部隊並不多。隻有四個團在京。

    李逍遙、劉二狗、郝駿等人赫然在座。還有各軍的軍法官。將星濟濟一堂。

    京營除外的緣故,就是因為二十萬京營目前還未整編,歸英國公張懋和兵部共同管理。京營裏的“都督”,未必比主力部隊的一個千戶值錢。

    參加這樣的會議當然是沒有資格。

    林文寧坐在會議桌邊,介紹著情況,“韃靼使團在興和城、宣府叩關求見,意欲求和。宣府裘總兵派人來京中問中樞的意見。奏章、信使先到樞密院。我昨日便將奏章、信使轉給內閣。”

    張昭點點頭,“老林做的對。今日子應該已經知道消息。是戰,還是和。我們樞密院要拿出一個章程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