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的話音一落,列席的將軍們就有點想參與討論。

    是戰,是和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

    韃靼人是被“歸化城大捷”打得痛了,這才知道來“求和”。做你的春秋美夢去吧!

    張昭手底下這幫軍官們很有討論的玉望,在張昭手下幹的軍官們都知道,張大帥喜歡令軍中搞大討論,談及作戰目標,以至於往往大戰剛開始,下麵的士卒都知道大概要怎麽打。這導致軍隊的主觀能動性非常強。

    但是,坐在會議桌前的幾人卻是連話的玉望都沒有。樞密院什麽章程?還不是張昭怎麽就怎麽做?張昭這是叫“認認真真走形式”。

    現在京中上上下下,隻要稍微關注政局的人都知道,張昭要“東征”朝鮮王國和東瀛諸島。

    據鴻臚寺的“使館區”裏,那些國的使臣找鴻臚寺卿柳淵“關”,打聽情況,外加“抱怨”。

    現在真理報在鼓吹“海權”啊!甚至拋出未來的財富來自於海洋的論調。

    還別,如今大明大部分人是不信張昭這個“論斷”的。但是真正知道內情的人,卻是非常相信。有些人坐井觀,不知道海貿多麽的繁華啊!

    當然,張昭為此事將江南從事海貿的縉紳給得罪了個遍。能把生意做大的,誰是傻子?等張大帥把海軍建設好,該繳的稅,一分都別想跑!

    不過,現在張昭隻在北方折騰,而且,壓根就不提“開海禁”的事,雙方的矛盾還未激化。

    所以,這個時候和韃靼人打什麽?給張昭長時間的通過報紙教育,大半的文武重臣都明白:打贏和韃靼人的戰役、戰爭都不難,但難以滅國。

    所以,現在有必要耗費“錢糧”和韃靼人死磕嗎?等日後一擊必殺不好?大概這也是韃靼人敢來“求和”的原因之一。

    場麵有點冷,林文寧給自己的大佬捧場,“大帥,韃靼人求和的原因,我以為最主要的還是冬季將至,草原上的雪災要來了。他們現在是想要來搶東西又打不過大明,隻能出此下策。”

    定西候蔣驥喝著茶,一副反對者的模樣,他實際什麽立場隻有他本人知道,道:“不管怎麽樣,若樞密院同意求和,反而在報紙上不好交代。”

    成國公朱輔故意扯張昭的後腿,“張使相,按照你的法,如今大明和韃靼之前的態勢真處在戰略相持中的積極進取階段。依本官的看法,不若趁機把漠南蒙古給橫掃掉。”

    張昭沒理會“起哄”的朱輔,喝著茶,沒話。

    英國公張懋勸道:“子尚,大明的軍事重心在北方,你搞東征,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他是真心不想看張昭發展什麽海軍。這倒不是他在海貿中有利益。而是他深切的知道,“開海禁”三個字在大明是連都不能的。利益集團非常龐大。

    張昭發展海軍,最後想幹什麽,誰不知道?他不想張昭就此倒下。這對武勳集團而言會是一個悲劇。好不容易占點上風啊!

    想當年,朝中但凡有大事,大明子通常的口諭是“著英國公會審”。現在呢?“會審”的字眼都不見了。

    張昭沉默一會,道:“國公,大明的家底還是太薄啊。東征是為了掠奪白銀,攢點家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