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這就有一個問題:若讀書人和子不是一條心,為何要讓他們加入這個團隊來分享國家權力呢?

    殿下可還記得我的論述,子有子的權力和責任,大臣有大臣的權力和責任。不能讓一些吃著大明的飯卻砸大明的鍋的人來分享國家權力。”

    朱厚照聽的五分懂,但深以為然,“嗯。”

    劉瑾則是聽的眉飛色舞,大受啟發。按照張昭這個法,那就是必須要建立起和自己一心的“團體”,繼而把控各個權力部門,繼而執掌下。

    等他為司禮監掌印之後可以試試。

    要不是受製於身份,他現在都想開口和張昭探討一番。

    張昭哪裏知道劉瑾把他的意思給理解偏了?完全是學歪了。繼續“調教”朱厚照,道:“當今禦前會議成員便是大明的執政團體。若有損著大明利益的心的人,是絕不允許進入的。”

    朱厚照深以為然,道:“這是肯定的。”

    張昭繼續深入的道:“曆朝曆代,選拔官員都是難題。春秋戰國有貴族,有士,這些人往往充任官員。繼而秦、兩漢有舉薦製,從而造就豪強、世家。

    所以,科舉應運而生。兩宋、大明都是科舉取士,以此選拔人才。這是先進的。但時至今日,這種製度正在逐漸的喪失活力,是要逐漸的改一改了。

    推行義務教育,統一試行招考製度,令大明行政權力如秦漢之時直達最基層。這才是我所要講的治國之方。”

    將到此處,張昭這才是“圖窮匕見”。文官集團的根基就是“科舉製度”。把科舉慢慢的淘汰掉,改為“公務員考試”製度,則必然可以淘汰掉他們。

    李夢陽都能猜測到張昭鼓吹海權,很有可能會和大明江南士紳集團發聲最尖銳的衝突,日後可能還要招到刺殺,張昭能猜不到?

    他在未雨綢繆。

    至於儒學和科學的爭端,任何學問都是要經世致用的,隻要把考試內容都改了,且隨著工業化的興起,儒學自然的會慢慢的沒落,變成一種哲學理論,而非是知道實踐的科學。

    經濟學、數學、醫學、物理學、化學,這都不是儒家經典可以解釋的東西!

    當然,等張昭和利益集團發聲最尖銳的衝突之時,外在的表現必然是儒學和科學之爭!凡是,都是要高舉大旗的!

    匹夫之爭,拔劍而起。朝臣之爭,雲橘波詭。國家之爭,厲兵秣馬。決定幾百年走向的大勢之爭,則必然是思想!

    朱厚照細細的琢磨著張昭的話,他大概有點體會了。

    …

    …

    吃過酒,興盡而散。朱厚照回宮玩耍。張昭知道如今隨著弘治皇帝的身體不佳,還有張皇後對兒子的溺愛,八虎正在進獻一些新奇的玩意給朱厚照。

    但他並沒有勸諫朱厚照。

    第二日,邊關一則新的情報引起張昭和朝堂的注意:韃靼王子派遣使團前來“求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