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鎮,紅城堡。

    按照大明朝的軍事規定,但凡“秋防”的時刻,在固原鎮的三邊總督要從固原城出來,到紅城堡坐鎮。總兵至花馬池。

    三邊總督秦紘從紅城堡外的軍營中回來,到廳中便問幕僚,“李總兵那邊回信沒有,他怎麽?”

    李總兵就是李逍遙。

    榆林鎮過去就是大同鎮。

    根據明軍內部的通報,李逍遙所部兩個師,一個團就在大同右衛。準備伺機出關,和增援大同鎮各部。

    幕僚趕緊道:“大帥,李總兵回信時機未到,暫時不往三邊增援。”

    秦紘時年七十九歲,白發蒼蒼。自弘治十四年接任三邊總督以來,成績斐然。連張昭都對西北防線很放心。但他身體不佳,自弘治十五年穩定防線後就屢次上表請辭。

    按照原來的曆史,他會在弘治十七年回京接任戶部尚書。稍後致仕。弘治十八年九月在家中病逝。

    但因為戶部尚書侶鍾現在有張昭支持鹽法,並沒有辭職。六部堂官沒有空缺。而弘治皇帝亦、廟堂諸公亦不想這文臣中的名將、能臣就此致仕。

    所以,此公以七十九歲的高齡還在西北總督三邊,承擔國之重任。

    秦紘一聽,大為光火,破口大罵道:“黃口兒!混賬!戰後,老夫定要參他一本。再去信去催。給朝廷發奏章,督促他出兵。”

    三邊現在的壓力非常大。

    三萬韃靼精騎在火篩的帶領之下,雖然沒有以前那種一日幾百裏肆意的,狂飆突進。但是連破花馬池、鹽池三城。沿線的堡寨全部都丟失。

    韃靼人距離他這裏都不過百裏。

    現在固原鎮這裏和寧夏鎮的聯絡都被切斷。最後來的一則消息是經濟重鎮:靈州城被圍。

    靈州城裏有紡織廠、棉花廠等工廠,這還是張昭當年打下的基礎。

    幕僚躬身道:“是,大帥。”

    秦紘的老仆趕緊上前扶著秦紘,“老爺,製怒。”

    秦紘道:“製怒什麽?老夫都要被氣死。”又叫住要出去的幕僚,“德鄰,去叫楊應寧來見我。”

    楊一清,表字應寧。以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任陝西巡撫,並督理陝西馬政。

    這個職位,這個資曆,五十一歲的楊一清是實際上的三邊地區文官中的二把手。

    他本來在西安城中治理秦地。隨著戰爭的到來,秦紘前移,他的駐地自然也往前移,至固原城中主持大局。

    昨他剛押送糧草來紅城堡中。

    秦紘傳見,正在城上巡查的楊一清很快就到城中的臨時總督府中。

    正在氣頭上的秦紘吩咐人上茶,道:“應寧,李逍遙依舊拒絕來援。你幫我想個法子。”

    楊一清穩重的道:“大帥,李逍遙回信怎麽?”

    秦紘氣咻咻的道:“還能怎麽?還是推辭時機未至。這個黃口兒!老夫已經去信七八封請他入陝,他還拿捏上了。

    真以為朝廷令他節製諸將,他就是大爺嗎?韃靼主力在此,他為何不來?他這是那三邊軍民的性命去賭他的軍功。”

    能把一代名臣秦弘氣的開始用市井俚語罵人,李逍遙也算是獨一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