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改變,總在不經意的細節中。戴珊等人深處其中,恰恰認識到。

    …

    …

    禦前議事會議定下來章程,大明中樞的衙門們開始運作起來。戶部存在大明皇家銀行帳上的銀元往樞密院的賬戶上劃撥。

    國泰商行、幽州商行隨即開始大批的采購,下訂單,籌備各種物資。京師的百姓隨即感受到戰爭即將到來的氛圍。

    樞密院的任命下發,城北的十二團營開始為出征的名額爭吵的不可開交。這是英國公張懋要協調的事情。而李逍遙的九團,早就作好出征的準備。

    在大明京師緊張備戰的情況下,城東鴻臚寺下屬位於城東的“客館”中,也就是使館,這座占地寬闊的“客館”中居住著各國來的使臣。

    三月二十四日,朝鮮王國的使臣金善洪頹然的在屋中飲酒。下屬們均是不敢勸。

    金善洪剛從禮部尚書張升處打聽到明廷最新的決策:政治解決朝鮮王國,最終目的是東瀛的銀礦。東瀛正在戰亂中,沒有使臣在京師中。隻有他們獨自承受這個消息。

    張昭當著他的麵提出的三大條件被明廷予以認可。他這些在京師中的奔走、呼籲全部是白費。

    “呼…”金善洪吐著酒氣,看著庭院裏的榕樹,搖搖晃晃的撐著腦袋,“這叫我回去怎麽向國君、百姓交代?”

    想起那日去新秦伯府上見張昭的一幕幕,金善洪現在依然覺得悚然。

    張昭此人非常可怕!

    不僅僅是他的想法,更因為此人的行動力,影響力。明廷的決策明顯被他影響。根據京師裏他們這些使臣中流傳的道消息:大明對外的國策掌握在張昭手中。

    他之前對此並不相信,而此時他卻是深有體會。

    “張昭不除,我國難安。”

    朝鮮王國奉大明為宗主國不假。但其國內的豪族、利益集團也有自己的訴求。最基本的一條:國祚不能斷。

    一名正好進來給金善洪添酒的下屬聽到,手裏的酒壺“咣當”一聲掉在地上。

    …

    …

    張昭沒管十二團營到底是出哪個營,但人員選完之後他還是要見一見出征的將領們。

    因樞密院的辦公大樓還沒有修建好,見麵是在後軍都督府中。

    李逍遙、軍法官趙文鴻,監軍田興,團營的都督們周豫、張安等人依次而坐。

    張昭道:“你們此去大同,目標有兩個。第一,駐守大同鎮。第二,伺機反攻歸化城。作戰要點,職方司會發一份建議下來。我就不多講。我重點講一講軍紀…

    我在此祝願諸位得勝歸來。”

    見過諸將之後,張昭留李逍遙到他的公房中叮囑,就讓他忙去。明日就是出兵之日。

    第二,張昭和英國公張懋等人送走出征的將士,剛回到家中,就有道士上門來,“張伯爺,我師父讓我來請示長生觀修建上的事宜。”其實就是沒錢了。

    張昭和道士談了幾句,道:“現在不好。這樣吧,我明去香山看看進度再定奪。”

    他是監工。但最近在忙軍務,沒有時間管。這會叫他當場決定批不批銀子,他哪裏知道?得去問問專業的賬房才知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