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道:“東北四布政司先期招募的官吏還請元輔同意維持原職並進入大明的官場體係之中。”

    張昭假後軍都督府之名,在京師中搞考試招聘官吏,基本都是七品以下的綠袍雜職官,還有不入流品的官,還有大批做事的吏員。這些人很多並不一定有讀書人的背景。

    比如:童生、秀才之內的。搞不好還有賬房、吏、學徒出身的。

    張昭當時考試題目相當於是學畢業考試的水平。考的是語文、數學、思想政治三門課。這和傳統的考試主考經義、八股、策論完全不同。

    另外,張昭還任命了大量的土官。而且是在典史、主薄、縣丞這樣的位置。

    李東陽點點頭,“為穩定計,理當如此。此事朝廷會充分尊重遼東巡撫的意見。”

    都是一些雜職官,吏。並不影響士林的利益。流轉起來最多也就到一個縣令的位置。他犯不上卡著。

    張昭鬆口氣,躬身道:“謝閣老。下官希望將幽州商行的利潤逐步過渡給戶部。當下,戰爭債券還需要償還。還有各部的軍費還在核算中。”

    李東陽見張昭一點點的提要求,他心裏還是些意見的。畢竟他還是做了讓步的。但最後這一個問題,卻是讓他心中舒暢。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當做他的政績。

    幽州商行隸屬於後軍都督府。深度的參與大寧都司、東北四布政司、奴兒幹都司的商業貿易,一家獨大。並且各礦山的收益都是劃歸在這家商行中。

    利潤非常高。這可以從它繳納的商稅中可以大致的推算出來。

    幽州商行的主要職責就是張昭剛的兩個:軍費、戰爭債券。

    張昭手裏握著兵權,還有財權,這就就非常的恐怖啊!令京中有流言他是“東北王”。

    李東陽其實根本沒計劃張昭會把這一塊利益交出來,他還打算日後慢慢的侵蝕掉。畢竟朝廷占著大義的名分。

    沒想到張昭直接提出要逐步交給戶部。

    “子尚心中有國家啊!”李東陽的笑容越發的和熙,笑吟吟的道:“國子監改革的事情你先將你的意見上書給朝廷。”潛台詞是他會支持。

    張昭和李首輔達成協議,心情也十分暢快,躬身道:“下官謝元輔支持。”

    …

    …

    張昭和李東陽在正月初一的上午陽光中在左順門前道別。他站在文華殿前的廣場,回首眺望著巍峨、莊嚴的三大殿,心中有些感慨。

    從年前京中的輿論態勢來看,朝廷之中包括京師很多人都是將他看做成武勳集團的新旗手、軍頭。

    但其實,他一直都主張軍隊應該控製在朝廷手中。更準確的,他認可五軍都督府受大明內閣的領導。所以,幽州商行他是準備逐步移交給戶部。

    他回京之前,把遼東軍洗成清一色為增強自己的實力,來應對京中以及日後要麵臨險惡的局麵。但他並不想一手操控兵權,一手操控財權,這是取死之道。

    他有兩代帝王的信任,要改變大明朝並不需要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極端路線。

    他有信心改變大明的結局、未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