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年紀比張昭大,但是卻不敢托大,趕緊回禮,寒暄兩句,喝著茶苦笑道:“張伯爺,你這報複太嚇人啊!武安侯前晚派人到我們府中通知我父親,請他主持公道。據我所知,他還往成國公府派了人。”

    張昭道:“哦。所以張兄今是來主持公道的?”

    “豈敢?”張銘聽得出這話裏的火氣,起身肅容道:“張伯爺,之前沒能阻攔鄭宏、張鶴齡,這是我們府上的不對。我在此向你賠禮道歉。我願意到皇家軍事學院讀書。”

    張昭點點頭,拿起茶杯徐徐的喝茶,沒吱聲。

    張銘知道張昭這是不滿意,歎口氣,硬著頭皮道:“張伯爺,我父親讓我私下裏問一問,這事你打算做到什麽程度?武安侯府自靖難時傳下來的爵位,百年武勳總歸有些人情、底蘊。狗急也會跳牆的。”

    這話是提醒的意思。

    張昭將茶杯放下,看著麵前站立著的英國公第三子,道:“國朝邊疆不靖,武安侯這等人才留在京中有些浪費。嗬嗬。我覺得他去南邊吃幾年土比較合適。”

    張銘無奈的搖搖頭。武安侯在京中待得好好的,這花花世界啊,如何願意去南邊吃土?而且去南邊還要被文官管著。現在的南京兵部尚書王軾,德高望中。

    但是他今來隻是問一問張昭的打算,而不是來“勸架”的。他父親預估張昭不大可能賣英國公府麵子。隻看張昭下手之酷烈就知道他心中有何等的火氣。

    當然,他今來張昭府上就是一個姿態。任務就算完成。他到底有沒有做調解勸張昭外界就不得而知。武安侯也不可能找張昭質對的。

    張銘和張昭閑聊幾句,告辭離開。

    …

    …

    張銘於臘月二十九日拜訪張昭的消息隨後傳出。英國公,大明軍方第一人在此事上調解失敗。

    誰都不知道事情接下來將走向何方。京中的氣氛在某個層次上而言仿佛更凝重了一些。

    大年初一的清晨,群臣要前往皇極殿向子朝賀“元旦”。

    張昭早早的在婉兒和俏丫鬟馮夕夕的服侍下穿好緋色的官服,乘坐馬車進城參與正旦的大朝會。他人在京中,這樣的大朝會肯定是免不了的。

    午門之外的兩排房屋中,兩千餘名在京的文武百官匯聚。相互交談除開新年的話題就是張昭和武安侯府的衝突,鬧的沸沸揚揚啊!

    “新秦伯當真是愛美人的性子啊。不僅僅是悍然閹掉鄭世子給愛妾出口惡氣,還順手把一個花魁娘子收入囊中。豔福不淺。”

    “哈哈!京中某些人當引以為戒,不要再重蹈覆轍。新秦伯府的美妾惹不得。”

    “聽聞英國公親自出麵調解都失敗。這些下武安侯要坐蠟了。府局那邊也就是問問。那李局長是李閣老的門生,必然是不會賣力氣的。李閣老將來還多有仰仗新秦伯之處。”

    “嘿嘿,那可不準。李閣老最近可是要壓一壓新秦伯。”

    這樣的議論不僅僅是在中低級的文官們中,同樣存在於翰林們、禦史們、武勳們之中。今日大朝會京中的武勳們都有機會來參拜子。

    一幫人正議論時,午門城樓上的鍾聲響起,午門打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