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和新來的遼東軍聊上幾句,回來和一幫老兄弟在城中驛站外的茶館中吹牛。

    “老蔣,打聽清楚了嗎?這支軍隊什麽情況?”

    老蔣坐下來,道:“一千人,準備建立從敦化到圖們江的主幹道驛站。”又笑道:“老萬,你苟日的笑話勞資隻想老婆孩子熱炕頭,你還不是申請退役?”

    “戰場上刀劍又不會長眼睛。勞資不退役回頭娘都要分給別人。廣寧前衛的老吳你認識吧?他還想著博一把。唉…,聽追擊的時候中了箭。”

    有人插話道:“也有高升的。”

    “上頭對咱們娶的董鄂部的娘怎麽安排?”

    “丁指揮已經報上去了。據大帥的意見是讓咱們的家屬先行到沈陽城等候。咱們隨後去阿城參加慶典。”

    老蔣見其他人看過來點頭確認這個法,看著縣城上頭的秋日,有一種難言的感覺湧起來。

    既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期盼。認真的講,廣寧軍在董鄂部的堡寨所娶的娘官府予以承認,並且可能還會派發一個烏拉部的女人過來。官方叫法是為大明開枝散葉。

    還有一種解脫後的茫然。

    當一輩子的軍戶啊。出生就知道未來的命運。他在長城上幹了二十幾個年頭,混到如今四十多歲還是單身直到張大帥抵達遼東才看到希望。

    那麽這層身份解脫之後,他就是大明的民戶。在五年之內種地不用交賦稅。五年之後隻按照大明律三十稅一就行。

    然後呢?這種軍營裏摸爬滾打的集體生活就沒了。他也就剩下在廣寧種地,養家糊口。

    …

    …

    明軍普通士卒老蔣的感慨、迷茫是戰爭即將結束他盼望的好日子到來的一種心態。其餘人又是另外的心態。

    廣寧軍千戶丁之陽在牡丹江城得到補充後,指揮麾下五千大軍意氣風發的打下雞西城。

    他這五千軍隊當然不全是遼東新軍補充的。而是在仆從軍中挑選出作戰勇敢聽從命令的士卒補充的。算是混編。

    山頭之上,丁之陽駐馬眺望著平原,心中豪情萬丈。

    抵達佳木斯之後,右路軍主力是由李逍遙率領中往西北方向進攻,打通和阿城的通道,順便橫掃額穆部的堡寨。而他作為大軍前鋒往依蘭縣打。

    他原本隻是明軍的一個低級軍官。一個衛指揮使沒掛遊擊將軍或者守備的頭銜其實根本不值錢。

    但是他在這次征戰冒出頭來。先是指揮廣寧軍的1400餘步兵。跨過鴨綠江之後,聲名鵲起。麾下仆從軍數千人。直到現在領兵五千,獨當一麵。

    被授予一個千戶的官職。

    按照原來的明軍品級來,他這算是降級了。但是遼東軍事改革之後,這個千戶有多值錢啊!以他麾下這五千人的戰鬥力,相當於以往遼東都司的八大參將。

    丁之陽感慨著,道:“傳我的命令。咱們八月份要打到依蘭城去過中秋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