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日,身在春城的張昭受到李逍遙的來信:虎爾哈三部聯軍主力三萬人被擊敗,俘虜兩萬餘人。三部首領全部被俘虜。餘者不足為慮。

    李逍遙所部正在一邊運送俘虜到春城,一邊往北進剿額穆部。

    同時,第二日,也就是七月十五日,張昭受到龐泰的消息:位於鬆花江邊的阿城已經被攻下。沿途的錫伯部、阿勒楚喀部部眾全部被俘虜。等候處置。

    至此,整個鬆花江流域被明軍掌控。此時張昭所指定的沿鬆花江、黑龍江直下三江平原的計劃再無阻力。

    七月十六日,也就是高一典率領三萬遼東新軍抵達六,張昭將一應後勤事務都丟給高一典為首的團隊,親率大軍前往阿城。

    於此同時,張昭的軍令也在第一時間傳遍關外各支部隊。

    “征虜前將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新秦伯張昭之軍令:

    1各部當盡力清剿虎爾哈三部潰散的士卒,收容俘虜之。並征服沿途的堡寨。各地區將會由後續抵達軍隊建立起驛站、通道、秩序。前線將士不必理會。

    右路軍中申請退役的士卒應不再上戰場,可隨部作為輔兵往阿城集結。本都督將在此表彰他們為大明做的貢獻。並發下賞賜許他們回鄉。

    右路軍當前的任務是橫掃額穆部,並推進至依蘭城。

    4左路軍所部若能沿鬆花江攻擊,並打通至依蘭城的通道最好。若不能應守住阿城,並維持秩序。

    5各部替換的士卒,本都督已經將補充將士派出。請各部予以接收。

    6大軍齊聚阿城之後,關外作戰的第一階段結束。本都督將向朝廷為諸軍請功。並在慶功之後派遣一員大將率軍中兩萬將士造船前往奴兒幹城。”

    …

    …

    張昭的軍令很快就傳遍春城、吉林鎮、牡丹江、阿城(今哈爾濱)等地的明軍。

    而張昭也在統籌調兵遣將,不斷的將死傷的士卒替換下來,並由新軍和輔兵們開始組建驛站係統,把一個個城市點串聯起來,恢複這片土地上的秩序,加深大明的統治。

    第一批的商屯其實已經在七月中旬抵達圖們江邊。移民速度正在加快。

    一個又一個明軍開始向阿城匯聚。他們將見證關外這場征戰第一階段的結束。甚至可以是很多人征戰的結束。

    同時他們也將見證新的征程開始。

    敦化城內。

    右路軍中已經申請退役的老蔣等三千人在這裏留守。他們沒有參加七月初八夜裏的襲擊,還有隨後對虎爾哈三部的追擊戰。

    其實真正退役的明軍將士隻有八百人左右。這些都是廣寧軍來老一把的兄弟。當初廣寧參將楊升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選人的。

    但是也有相當一批人決定留下來跟著千戶丁之陽繼續作戰。按照軍中最新的命令,廣寧軍暫時組建一個團,定額是五千人。由丁之陽指揮。留下來的士卒基本都會升官。最少也是一個旗。

    其餘退役的士卒是仆從軍裏的女真戰士。仆從軍中有的人選擇退役,有的人選擇繼續跟著明軍打仗吃飯。他們回去也不知道幹什麽。

    對仆從軍的戰士,張昭是準備將他們安置在春城附近的鬆嫩平原中。也算是對得起他們一番浴血奮戰。同時也是要分化瓦解他們所在堡寨的戰鬥力。便於後續的治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