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目標,應該是遼陽的那些衛所軍將。

    第二目標,才是蘇護部。

    照張大帥給李搏濤二十的調兵時間,其實是在拖延。就等著撫順關外的女真各部響應,到時候雷霆一擊。張大帥這個人,對外是非常強硬的。

    楊鄉大聲道:“都別扯淡了。咱們這次出來,不能光想著昔日的交情。要選拔出真正能打仗的老兵、精銳。否則對不起兄弟們,也對不起張大帥的信任。”

    “是!”

    一幫親衛們士氣高漲的應道。

    …

    …

    三月初十,錦義右參將楊鄉帶著挑選出來的兩千精兵到廣寧城中。交給張昭麾下的騎兵連百戶韓瓚率領。他依舊無意出征撈取軍功。

    稍後,寧遠參將李搏濤也帶著三千精兵來匯合。

    按照明軍的配置,這兩部之中本來應有的神機營沒有設。全部是三千營和五軍營。

    而仔細清點下來,竟然有騎兵兩千餘人。這是意外的驚喜。張昭雖然搞的是跨越時代的火器部隊,直接跳過。但是騎兵現在還沒有淘汰啊!

    非得等機槍、坦克出來,騎兵才會退出曆史的舞台。

    三月十五日,張昭在廣寧城外的校場中點兵,誓師出征。

    等張昭在點將台上宣布出征的命令後,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從軍陣中傳來。

    “為大帥效死。”

    “大明萬歲。”

    “新軍營萬勝!”

    點將台上,王武、高一典站在張昭身邊看著這一幕,心潮起伏。

    錦義右參將楊鄉抱拳一禮,笑著道:“大帥,軍心士氣可用啊!”

    張昭笑著點頭,“嗯。”又道:“這就是人民群眾的力量啊!人心所向。”

    三種不同的口號,分別來自於新軍營,寧遠軍,錦州軍。

    寧遠軍為何“效死”?因為,衛所改革的第二階段最先在山海關外,也就是寧遠衛所在的地方開始。這些士卒的父母、兄弟都會分到土地。而他們也會在關外分配到自己的土地。

    錦州軍為何高呼“大明萬歲”。因為他們將用軍功為自己博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書中時常講民心所向,講人民群眾是曆史最偉大的力量。人民群眾是誰?

    就是他們!

    張昭揮手道:“出發!”

    君不見,走馬行川遼河邊,軍旗戰歌直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