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在通常意義上有兩種含義:經曆過多次戰爭的士兵;年老的士兵。

    這年頭衛所兵,按照明朝的製度,自要你沒死,沒傷殘,就得繼續為大明搏殺。

    所以,張昭在整訓中劃一道三十五歲的年齡線下來,其實令很多久經戰陣的“老兵”非常的絕望。

    打一輩子仗,這個年紀回去種地,一個光棍有什麽奔頭?沒老婆沒孩子。這輩子就沒了。生活有什麽希望?

    衛所兵兩大特征:窮、光棍。

    而張昭這道命令下來,這幫老兵興奮的難以言述。張大帥的威名自不用。自弘治十四年領兵出征以來,未嚐一敗。這意味著他們跟著張大帥出關,肯定能得勝歸來。

    當然,也有回不來的。但是久戰老兵誰在意這個?隻要不是潰敗就行。

    其二,張大帥對士卒們的賞賜非常高。這從薊鎮軍的兄弟們的待遇、犒賞就可以知道:發田地、發賞銀、發女人。

    薊鎮軍有三部九千人參與到和朵顏衛的作戰中去。傷殘退役的士卒,在興州府中人均五十畝地。而俘虜的朵顏三衛中的年輕女子都被發下去。

    能娶大明的娘子誰不願意?

    但是都是些當兵的老光棍,哪裏付得起彩禮?又有誰看得上?有個女人傳宗接代,不枉活一場。對得起祖宗、父母。

    他們這些遼東老兵也不都是想在軍中混一輩子。給張大帥打一次仗,賣一次命,換來銀錢、土地,下半輩子就有指望。至少會發給媳婦吧?

    廣寧城附近的衛所士氣高漲。

    …

    …

    二十八日,錦義右參將楊鄉帶著親衛們騎馬奔騰在遼東的平原上,山巒起伏。

    春的跡象已經清晰可見。

    幾名親衛隨口起這幾日的見聞。

    “都他麽一個個像那狗子似的。都等著入選這兩千兵額中,去滅掉蘇護部。”

    “嗨。我都他娘的收到禮物了。老蔣那老子,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想去立軍功混一個媳婦。”

    “嘿,你別。那老子沒準能美夢成真。五千精兵,個個拿著新製式的雁翎刀這樣的利器,跟在新軍營身邊。這樣的實力,別蘇護部,就是女真三部一起加起來造反,都得跪在咱們張大帥馬前。”

    “張大帥這也太穩了。區區一個蘇護部用這麽多兵力。”

    楊鄉單手操控著馬匹,一手仰頭灌酒,披風在風中飛揚。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

    他手下這幫親衛其實都沒有到點子上。張大帥豈止是要滅蘇護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