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薊鎮軍這兩萬名守備軍,不是按照新軍營的標準去配給的。而是按照十二團營的標準去配給的。即軍中設有神機營(火器)、三千營(騎兵)、五軍營(步兵)。

    這樣既保證戰力,又少一些消耗。

    大明的守備軍隊,將會按照這個標準去改革。當然,這隻是第一輪的軍中改革。等到大明富裕起來,守備軍肯定也得全部換成純火器部隊。

    …

    李秀、孟平江、衛信所部共計約四千餘人聽令返回開平整訓。

    軍官、士卒中表現優異的,該提拔的,全部都進入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學習。這是軍事學院第二期的學生。

    剩下的百戰精銳士卒是準備補充到第三師中。以及對第一師、第二師戰損的補充。

    按照張昭的命令,李秀帶著他的四十名親衛,在燕山山脈中的興州城以衛指揮的官職統帥薊鎮軍第一師。

    孟平江同樣是帶著一個警衛排,在大淩河旁的興中城,以衛指揮的官職擔任薊鎮軍第二師的軍事首官。

    這是張昭對他們的提拔、照顧。真要去大明軍事學院回爐學習幾個月,這兩個師的首官位置搞不好就不是他們的。

    接下來還要打仗啊!軍情如火。

    兩人將會一邊帶兵訓練,一邊學習新的戰法。

    而在搜索朵顏衛的王子察烏爾之戰中表現賣力的衛信得到機會前往軍事學院學習。他的未來,現在還不可知。

    張昭推薦,但是朝廷沒有批準的薊鎮副總兵江懿統帥第三師。張昭對他兢兢業業的態度還是很認可的。目前,還未成型的第三師駐紮在開平。

    張昭前往遼東之前,還和江懿談過一次。兩人在張昭的住處大院中吃著火鍋喝著酒。

    江懿早從各種渠道打聽到,張昭推薦他出任大寧總兵。但是朝廷諸公不同意。

    “唉…”江懿舉著酒杯苦笑一聲,道:“大帥的恩情,下官銘記在心。下官沒升上去,和大帥無關。”

    張昭拍拍他的手腕,平靜的道:“老江,來日方長。不要急於一時。”

    江懿點點頭。

    …

    …

    二月初三,張昭率新軍營一個師經遼西走廊,前往廣寧中屯衛(錦州),準備推動遼東都司的改革、整訓。

    其下轄的是李逍遙的九團、劉二狗的四團,輔兵一團。

    他首先要推動的是遼西走廊這裏廢除衛所、裁撤、整訓軍隊的改革。

    屆時,山海關要留一個團駐守。遼西走廊這邊預估隻會留五千人的守備軍負責治安、彈壓地麵。

    其餘的軍戶、部隊,將會進入大寧都司,支援那裏的建設,防務。準確一點,就是去赤峰城。

    從防守、後勤補給的角度來,大寧城扼守要道,靠近長城,這是很理想的首府地點。

    但從開發、防禦的角度而言,赤峰城更適合做大寧都司的首府。

    在張昭抵達廣寧中屯衛時,整個遼東都司都已經開始沸騰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