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新秦伯同族,卻又在書院授業,準備科舉仕途。身份兩難啊。將來遇到問題多想一想。”

    張泰平躬身道:“謝山長。”

    唐寬溫和的笑一笑,道:“去吧。一日在書院學習,終身為書院弟子。日後有什麽難題,可以來問我。”

    張泰平再次躬身,感激的道:“弟子謝山長。”這一次要真心實意得多。

    唐寬點點頭,目送張泰平離開,慢慢的喝口茶。

    此時,他心中有惋惜的情緒,又可以沒有惋惜的情緒。

    以張泰平的資質,在書院裏沉下心來苦讀,金榜題名根本不在話下。甚至再刻苦一點,再博取一些士林聲望,進入翰林院都有六七成的把握。

    這樣的一塊璞玉離開書院,實在可惜啊!

    但是,他很清楚張泰平的處境,和白馬書院的主流風氣不相符合,強行留下來,未必能成才。

    另外,其實張泰平回到新秦伯張昭身邊,算是一步“妙棋”。更關鍵的是這是張泰平自己的個人意願。

    然而,張泰平隻是一個少年,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隻要他還想通過科舉出仕,就必然的會站在他的前少爺、同鄉的對立麵。

    看看張昭都傳授的是什麽學?

    我們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個球體,因而地圓。而非“圓地方”。

    氣象變化、雷霆雨露,地震、流星,這俱是自然現象。難道非“人感應”?

    所有的課程都歸於“自然”這本書。聽新軍營初級學堂裏還有:物理、化學、地理等課程。更詳細的闡述這些現象。

    而張昭所推行的“出仕”製度是什麽樣的?

    公然的以後軍都督府、改革司的名義舉行考試,招聘雜職官、吏員。這哪裏有一點國家“掄才大典”的禮儀?而且,其內容還是語文、數學兩門課程。

    焉知他日後會不會把自然加進去?

    而數學,又豈能和聖人之言、經義相提並論?

    張泰平現在還認識不到這一點。但隨著他年紀增大,拿到功名,有更強的財力、物力可以擺脫張昭的影響時,這種分歧就會出現。

    埋下一個釘子在張昭身邊也好啊!

    …

    ….

    張泰平將東西收拾,離開白馬書院。回頭看看生活將近大半年的書院,心中還是頗有些舍不得。

    這時,一輛馬車停在張泰平身邊。露出一張美人臉,正是東劉村的劉娘子。

    她笑著道:“平安,上車吧。姐姐送你一段路。”

    “唉…”張泰平歎口氣,坐進馬車中。前往安鎮的新秦伯府。

    進入書院之後,和同學交往,他眼界再次開闊。他其實不大想再和劉娘子來往。接觸幾次,他就知道劉娘子的想法。她想要設計少爺。這怎麽可能成功?但誰叫他受過她的恩惠呢?

    得想個辦法,把她的人情慢慢的還掉。

    張泰平一路思索著,又去想等會怎麽和夫人。

    馬車徐徐的離開城西。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