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弘治皇帝虛心接受,堅決不改,他們能奈何?

    直到今日,大臣們一個個的進入養心殿中,這才發現殿宇已經修建完成。

    寬敞的殿宇中,正殿是7間開,進深間,布局與宮中傳統的殿宇略有不同。類似於一個大的客廳。

    弘治皇帝的禦座依舊是坐北朝南,居於上首。左右兩側就是一把把的官帽椅。這是給十幾名朝堂重臣們坐的。椅子麵前是一條長長的條桌。

    後麵再又是一排排的木椅。這是給列席會議的人員坐的。還有就是子近臣們坐的。譬如司禮太監們。錦衣衛指揮使牟斌也可以來混個列席資格。

    群臣先後到來,不斷的入座。

    座次按照文左武右的原則,各自按照大朝時的順序,根部不會出錯。

    張昭坐在武臣班次的第三位。今其實也就四個武臣。英國公張懋、成國公朱輔,武安侯鄭英,再加他。

    文臣那邊劉健、李東陽、謝遷三個輔臣已經坐下。吏部尚書馬文升、戶部尚書侶鍾、禮部尚書張升、兵部尚書劉大夏等人依次到來。

    翰林院那邊的“儲相”們。翰林院掌院學士吳寬,翰林學士:王鏊、楊廷和、梁儲、王華依次而坐。

    張昭眼角餘光掃過去看一眼,大明朝的儲相陣容確實豪華啊!吳寬年紀已老,除王華之外,其餘三人都會入閣。其中還有一個大猛人:楊兄。

    也就是王華為人“老實”,被劉瑾給貶黜到南京,否則以他的資曆,在謝遷之後,內閣中應該會有他一席之地。他畢竟是教授過正德皇帝啊!

    …

    三聲淨鞭響後,弘治皇帝在太監們的簇擁下進來。朝臣全部都站起來相迎,待弘治皇帝落座之後,由首輔劉健帶領著文武大臣,躬身行禮,齊聲道:“臣等參見陛下。”

    弘治皇帝穿著紅色的龍袍,抬手道:“諸卿免禮。諸卿中老臣不少,議事時間過長,難免久乏。朕和諸卿今日坐議國事,且先試行之。”著,對首輔劉健道:“劉先生,開始吧。”

    皇帝主持會議,維持議事流程的當然是首輔的活兒。要商議那些事,這是早就發下去的。

    隨著印刷機的出現,印刷十幾份會議通知並非什麽難事。很快就能印刷好。

    而決定哪些事上會,這是閣臣和弘治皇帝確定的。

    首輔劉健七十歲許,起身回話,“陛下體恤老臣等,實乃仁君。臣等銘感五內。”

    弘治皇帝高居於禦座上,微微一笑,溫聲道:“劉先生,坐下來話。”

    劉健坐下來,拿起會議通知掃一眼,道:“第一件事是發行弘治銀元。並以銀元贖買金礦、銀礦。也因此要修訂當前管理礦山的辦法。諸位有何高見?”

    關於銀元的發行,朝堂重臣基本都有共識。這可以提高國庫收入。這就是所謂鑄幣稅。

    關鍵問題在於如何讓銀元通行。

    侶鍾道:“大明皇家銀行發行的銀元我等都見過,確實鑄造的非常精美。但鑄幣權如何能放在個人手中?本官建議鑄幣權歸戶部所有。”

    來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