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著夫妻間的花槍吃過早飯,張昭親自在房間裏教授著陳夕鳳“識文斷句”。

    陳夕鳳因為庶出,又是女子,根本沒有怎麽讀書。

    程朱理學有一個很扯淡的原則: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又是要大加批評的觀點。臭名遠揚!

    張昭直接拿著今的《真理報》的頭條社論文章教陳夕鳳。那是他寫的,“論普及數學的必要性”。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石。

    其實中國古代的數學一點都不落後,相反還是非常先進的。儒家的君子六藝中就包含數。句實話,秀才相公們在鄉間要是不會算數,很多問題、糾紛,他們是沒法調解的。

    中國的數學早期是建立在算籌這種工具的基礎之上。在漢朝時出現集大成之作《九章算術》。

    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九章算術中就有涉及。然後,因為我們的計算工具是算籌,這就決定我們的數學研究走的是和古希臘文明另外的道路。

    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中國數學著作,解決勾股定律,圓周率,開平方,開三次方,方程組等問題。

    發現沒有,差了一點東西:幾何!

    我們在初中學習數學,分為代數和幾何。而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重應用、輕圖形,而且是豎寫,用算籌去算,往代數這個方向的研究。但在幾何上麵,那就落後了。

    煌煌著作《幾何原本》要到明後期的利瑪竇和徐光啟才翻譯、介紹過來。

    再後麵的數學知識:集合與函數,三角函數,立體幾何,數列等等,中國就開始全麵的落後。到微積分這個層次更不用,我們是全麵向西方學習。

    所以,整體的數學曆程,在前期我們是屬於領先狀態。這和我們漢唐的輝煌是吻合的。

    國家興盛,科技才能興盛,打仗科技樹肯定掛。同時,反過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到明代時,中國的數學就已經開始停滯不前。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科舉不考數學。自科舉略作發展,數學就不在考試範圍內。明算、明法、明字等科在唐朝一開始舉行科舉時就不受重視,後麵幹脆廢除。

    大明朝搞的是八股文科舉。

    這不要怪朱元璋。去看一下唐宋時的科舉有多麽坑爹,就知道明代八股的好處。至少在公平上麵,那還是有保障的。

    文章好不好,至少是有據可依。八股嘛!唐宋時那完全是考官的口味。

    比如,張昭現在下場去考試,以他那八股文水平,就算他位高權重,估計沒人肯昧著良心幫他吹。因為,這玩意寫的好與不好,太容易分辨。

    當然,時過境遷,八股文到後麵除開訓練人的思維邏輯能力,基本就是給廢品,而且嚴重的阻礙了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

    國家不提倡,想想,這怎麽發展?

    沒有四六級,能有如今英語在中國的普及?

    第二,珠算的普及。

    算籌和算盤,這是兩種不同的輔助計算的工具。

    在明朝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珠算開始普及。因為算起來更方便、快捷啊!

    但是,這就導致一個問題,中國的古代數學全部是建立在算籌的基礎上,沒人會算籌,那些數學經典著作怎麽看得懂?

    這相當於是把數學換了一個體係,而偏偏研究沒有跟上來,數學的發展不停滯才怪。

    張昭現在所處的就是這麽一個階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