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謝遷這句話,也表露出其想法。

    謝閣老對他依舊有看法,但是在涉及到思想鬥爭這種層次,事關生死,謝遷還是選擇保他。原因是:要他平定韃靼。這是一個中樞輔臣的擔當。

    死後能被諡為“文正”,謝遷還是很有些水平的啊!

    王華就是一笑。他的性格忠厚,決定點一點張昭。政治這個東西很複雜的。他怕張昭拎不清,道:“張伯爺,謝閣老在其位,謀其政。”

    之前整張昭是這個理由,現在“保”他還是這個理由。以後,如果有衝突,謝閣老還會是這個立場。

    輔臣不可能看著太子喜武事而不製止,不采取措施。

    輔臣不可能讓下公認的國朝名將隕落在有心人推動的唾沫星子中。那才稱什麽“賢相”?

    輔臣不可能允許武將坐大,太阿倒持。

    所以,王華這個狀元同樣是非常有水平的。一句話,把這麽複雜的意思全部傳遞出來。

    張昭起身,作揖一禮,道:“謝老大人提點。”

    王華知道張昭聽懂了,微微一笑,坐著受張昭一禮。

    張昭重新坐下來,和王華共飲一杯,道:“老大人,伯安兄有誌於兵事,不知道他日後可願到遼東布政司中任職呢?”

    “哦?”王華微微思索著。

    大明隻有遼東都司,哪裏來的遼東布政司?換言之,張昭的意思是,等遼東的衛所改革完成之後,要奏請朝廷設遼東布政司?

    張昭解釋道:“等遼東衛所改革完成,屆時遼東鎮和薊州鎮大概率是合二為一,將邊防布置在大寧都司一線。而遼東這邊設布政司,需要能臣鎮撫奴兒幹都司下屬諸部。

    伯安兄資橫溢,於軍事上見解獨到,是統領此事的絕佳人選。完全可以參議、分巡道之職任此事。”

    張昭其實沒有把他的打算和盤托出。這沒辦法啊!

    他總不能現在就告訴王華,我準備把我的老丈人王承裕推薦為遼東巡撫。請令郎以文臣之資,在王巡撫下帶兵作戰。

    還有,他在奴兒幹都司的策略,也沒法和王華透徹。

    奴兒幹都司,他明年就要清理一遍的。東北平原必定要收入大明的囊中。如此膏腴之地,予不取必受其咎。但是,回頭肯定還會有叛亂。

    因為,奴兒幹都司的麵積太大啊!

    他沒興趣一直在奴兒幹都司幹剿滅叛亂的活兒。新軍營屬於大明第一序列的戰鬥部隊。這種治安作戰,正好給聖人練級。陽明先生晚年還被大明朝廷調去平定兩廣的叛亂。

    結果,平定叛亂後於嘉靖七年病逝於歸鄉途中的舟中。沒能回歸故裏,令人歎息。

    大明朝在南方一直都用文官總督平叛的慣例。而且向來都是名臣輩出。如今弘治朝先後是秦紘、王軾。別問兵部尚書劉大夏,這位前兩廣總督沒有平叛過。

    後麵的接替者就是王瓊、王守仁。

    王聖人後來的仕途順利,和當時的兵部尚書王瓊的賞識分不開。

    王華略為不適。他知道張昭這是投桃報李,但是把朝廷從四品的官職這樣拿出來討論,不大好吧?關鍵是,他很清楚,隻要張昭舉薦,朝廷八成會同意。

    張昭看出王華的“顧慮”,笑道:“老大人先別急著推掉,容我去信問問伯安兄的意下如何。而且,遼東之地設布政司至少要一兩年的時間。”

    又道:“不聊這些經濟仕途的話題。敢問老大人,大明會典何時成書?我打算等書之後,奏請朝廷印刷個幾十萬本,彰顯大明的文治。真理報社隻收印刷的成本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