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帶著眾將士,在公墓前灑水酒三杯,輕聲禱告道:“喜峰口營的將士們,安息吧。”

    敵人對你殘酷,那就報複回去!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禽獸和你講仁義道德,多半是打不過你才講的。打的過時,它會直接吃掉你。

    …

    …

    張昭騎著馬,帶著新軍營的主力團一千餘人,在山道中迤邐前行。

    還停留在富裕鎮中的士卒們、青壯們看著張昭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山間。

    此時,墓園的氛圍還影響著他們。但每個人都感受到一種振奮的情緒。一種身為大明人的自豪、自信。

    大明不可辱!

    真理報社的宋興啟就在人群中,看著新軍營的士卒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奔赴前線,心中的情緒湧動!

    國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朵顏三衛占據著大明的大寧都司舊地。卻從不想著和大明修好,而是按照其利益來行事。

    在大明還虛弱之時,朵顏三衛如同狼一樣撲上來撈取好處。如今,大明已經強大起來了。他們還敢作死,攻打古北口,那還有什麽好的?

    張大帥要清理掉東側的威脅,就算是為一己之私那又如何?於大明而言,這是有大功於國!

    他明白他當日在麵對大明將士的京觀時,那種未知的情緒,究竟是什麽?

    那是一種遺憾、惆悵和悲傷、低沉的情緒混合著。

    他是一個明人,見到自己的將軍、士卒被殺,如何不悲傷、低沉。而遺憾、惆悵這股情緒,是因為他內心裏深信,大明將贏得這場戰爭。這是時代的浪潮!

    而這些士卒們卻無法享受勝利後的新生活。

    …

    …

    九月二十一日,在燕山山脈中停留了三日的張昭,率明軍分兩路兵出燕山口。

    一路以衛指揮吳臣率領,三個團距離朵顏城已經不到六十裏。

    一路是張昭親自率領,四個團在大寧城舊址擺開,距離朵顏城一百五十裏。整個燕山山脈俱在他身後。

    從戰術的角度而言,吳臣所部威脅更大。從戰略的角度而言,張昭這一路威脅更大。他正在不斷的囤積糧草,彈藥。一旦物資準備完成,以新軍衛的戰力,可以橫掃整個鬆嫩平原。

    此時,整個朵顏衛上上下下緊張到極點。還在協商的三衛會盟之事陡然加快。泰寧衛迅速的派出一萬騎兵前來,和朵顏衛剩餘的六千兵馬匯合。

    在這樣的背景下,察烏爾王子被俘身死的消息傳遍整個朵顏衛。他的首級正擺在墓園處祭祀。這令他們的士氣更低。

    朵顏城外的大帳中,朵顏衛的首領合撒兒仿佛蒼老了十歲,交待著堂弟滅裏,歎道:“滅裏,你去把你侄兒的屍首要回來吧。再問問張大帥,他要什麽樣的條件才肯退兵?”

    朵顏衛、泰寧衛兩衛的貴族都看著滅裏。

    滅裏頭皮發麻,不敢拒絕,帶著他的親衛,其中就包括吳,在深秋的寒風中,前往一百五十裏外的明軍大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