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何難?”

    弘治皇帝很痛快的答應,叫蕭敬帶人去兵部把海圖和造船技術圖紙取來。

    將蕭敬打發走,弘治皇帝愜意的倚在書案後鋪著坐褥的木椅中,好奇的道:“東瀛島上有很多諸侯嗎?”

    弘治九年,日本遣使來朝貢。他對東瀛,大致有點印象。

    張昭不客氣的道:“嘿,陛下,倭人地民少。村子和村子之間的戰鬥就妄言是戰國時代。最大的戰鬥規模不過是兩萬人左右。臣倒賣軍火,讓他們打的更狠一點,為將來的征服做準備。”

    隔壁鄰居的事,張昭多少還是知道點的。畢竟後世裏是互聯網時代,有些資料搜索一下就能知道。

    而讓東瀛島上的諸侯打的更激烈點,有償讚助他們一點軍火,這需要有心理負擔嗎?完全沒有。

    弘治皇帝失笑著搖頭,他這個心腹愛將總是雄心勃勃的想要開拓疆域。他卻想國泰民安,不願意大折騰。要知道,去年才剛剛把對韃靼的頹勢扭轉過來啊。

    “張昭,你對海貿很看好?”

    弘治皇帝直呼張昭其名,這和之前的含義並不一樣。以明朝的世情來,皇帝稱呼大臣,可以尊稱為“先生”,或者直呼其官職名稱,或者用“卿”、“愛卿”代替。

    當然,也可以直呼大臣之名。否則,滿朝大臣,皇帝未必還要記大臣們的表字、別號不成?

    但是,弘治皇帝這會兒直呼張昭的名字,其實是對他非常親近的意思。

    張昭一聽弘治皇帝這個話頭,心裏就大致明白。

    大明目前還在禁海。但是弘治皇帝又不是傻子,執政十五六年,雖然不喜歡用廠衛,但那幫人難道是吃幹飯的嗎?弘治皇帝顯然知道如今海貿非常繁盛。

    張昭忽而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如果能讓弘治皇帝的目光從陸地移到海麵上。那今最大的收獲,其實不是前麵和劉大夏、劉健鬥爭達成的目標,而是這個。

    …

    當即,張昭毫不猶豫的起身,躬身行禮,鄭重的道:“陛下,漢唐時絲綢之路有多繁華,如今的海貿就有多繁華。海貿的利潤通常都是數十倍。”

    弘治皇帝溫和的笑一笑,“這朕知道。你如此鄭重做什麽?起來吧。”

    張昭應聲站直,但繼續道:“陛下,如今海貿航線有兩條。其一,往東瀛、高麗而去。商人將兩地特產帶回大明,獲利豐厚。

    其二,經呂宋島,往南洋進行貿易。這條貿易線路上的交易量極其之大,物產極其豐富。

    通過貿易來獲取南洋豐富的物產,需要花費成本,且效率低下。陛下常常心憂大明百姓之苦,何不派大軍征服南洋諸國,得其物產以養大明百姓?”

    張昭這是赤果果的強盜邏輯。能直接拿,還付毛的錢。

    南洋一代物產豐富。大明朝的商船大多抵達馬六甲海峽之後就不再往前。那一帶的商路由阿拉伯商人控製。他們再轉運往奧斯曼帝國交易。

    那直接把南洋諸國征服不好麽?

    弘治皇帝在一瞬間都給張昭的有點心動。南洋諸國奉大明為宗主,但是年年來朝貢的也就那麽幾個國而已。若能征服南洋諸國,得其物產運回大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