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她們這幾日消失準備的“理由”。

    “唉…”王掌櫃輕輕的歎口氣,自家少爺確實思緒縝密。但這個世道啊,希望布置的能有用吧。而更大的難題,是報社中那個娘子。她的名字被透出去。這麻煩的很。得盡快派她去遼東,並改名躲避這次風波。

    王掌櫃關上報社的後門。

    月影灑落在報社鎮中的屋舍、庭院裏。突然因為人販子鬧出來的一場風波就此結束。或許明日會有一些獵奇的新聞,但都隻是這座城市裏的日常。

    就像全國每要發生很多大事一樣。兩三百萬人口的京師,每日同樣在演繹著各種悲歡離合。

    然而,這件事真的會如池塘裏泛起的漣漪,慢慢的消失嗎?

    …

    …

    第二,張昭就上書朝廷,措辭嚴厲的要求嚴懲此事的相關者,並要求由順府展開行動,徹底的清掃京師的各路牛鬼蛇神,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張昭的案子並沒有走順府衙門,而是直接由錦衣衛接手,往上報到子處。

    七月二十七日上午,事發後的第三,在張靜、趙統等人悄然離開京師前往遼東時,一幫同學十裏長亭相送。早秋時節,雨紛飛,增添愁緒。

    此時,張昭被弘治皇帝召到乾清宮中。

    雨淅淅瀝瀝,乾清宮西暖閣中可以看見芭蕉滴雨。

    弘治皇帝坐在書案之後,三名閣老劉健、李東陽、謝遷,並吏部尚書馬文升、戶部尚書侶鍾、禮部尚書張升、兵部尚書劉大夏,左都禦史戴珊,大理寺卿宋隆、刑部尚書閔珪、工部尚書曾鑒都在。

    司禮監大佬陳寬,蕭敬,禦馬監太監李榮、東廠太監王嶽俱在。錦衣衛指揮使牟斌站在門口處,充當錦衣衛大漢將軍。

    英國公張懋,成國公朱輔、武安侯鄭英也在。

    也幾乎就是一個朝會的規模。

    大明的重臣、權力人物俱在此間。當然,要算上從西暖閣外走進來的張昭。

    張昭在前晚上搞出那麽大的動靜,整個城東都的士紳、百姓都被波及。現在京中因報紙的緣故,各種流言橫飛。但是,張昭並沒有選擇平息事態,而是一封奏章遞上來。

    如此大的動靜,內閣怎麽會沒關注?首輔劉健當即票擬,將奏章呈遞給弘治皇帝。但是弘治皇帝並沒有批紅,而是於今日上午召集群臣,討論此事。

    當然,今能有如此規模來討論此事,自是因為張昭給弘治皇帝上一封密折。

    “臣張昭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張昭起身。之所以張昭最後到,是因為他在城北的新軍營中,距離最遠。文臣自不必,他們都在各自的官衙中。

    而張懋有時間就會往宮裏晃一晃,或者在家。朱輔都在左軍都督府中。武安侯鄭英不在衙門中,就是城南的府中。

    弘治皇帝看向身旁的翰林編修倫文敘,示意可以開始議事。弘治十二年的狀元倫文敘開始高聲朗誦張昭的奏章,謂之“讀本”。

    倫文敘的話語剛落,劉大夏沉著臉出列,態度強硬的奏道:“陛下,這等事交由順府衙處理即可。何故召集群臣議論此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