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是看這個橫跨數個領域的部門,怎麽看怎麽不順眼。想著日後將其拆分掉。

    眾所周知,在列強時代,外交是國家實力非常重要的一環。西方列強的內閣的排位是:首相、外交大臣、財務大臣、海軍大臣、陸軍大臣。如此重要的國家職能,結果就這麽給禮部下轄。一點都不重視啊。

    張昭領旨後,第二上午就和禮部右侍郎焦芳一起,帶著鴻臚寺卿柳淵、翰林學士王華和幾名下屬官員一起在禮部中和韃靼王子圖魯博魯特(全名)會談。

    禮部大堂後的偏院中,張昭坐在主位中,百無聊奈的聽著禮部侍郎焦芳和王華一起“圍攻”韃靼使團。

    因為,開宗名義,談判一開始就是要確定雙方的地位。王子自稱大元大可汗,明朝是不承認的!

    怎麽的,給我朝太祖、太宗皇帝打的屁股尿流直接分崩離析的蒙元殘部,還敢在大明麵前拿大?想要平起平坐的待遇?世界上有這好的事?

    禮部和翰林院的意見是,要給王子封個王,就比如像當年大宗皇帝給韃靼太師阿魯台封的“和寧王”這樣的。這樣,互市的談判才能繼續往下走。

    韃靼使團當然是不肯的。

    蒙元祖上闊過且不。如今的達延汗是黃金家族的血脈,成吉思汗的直係後裔。他繼承汗位難道還要明朝承認、冊封?扯淡!而且,除開弘治十四年的韋州大戰、弘治十一年的賀蘭山之戰,明朝這些年被他們韃靼欺負的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邊境任由他們縱橫、搶掠。

    圖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雖然是達延汗的長子,按照蒙古人的習俗,他就是部落的繼承人。但他對掌故、典籍都是不熟悉的。替圖魯出麵話的是哈喇慎的頭人博爾哈。

    這是張昭的老熟人。當然,張昭並不認識他。

    博爾哈看了一眼主位上的年輕男子,撫胸行禮,繼而轉向焦芳、王華,用漢話道:“焦大人,貴國派使者邀請我們前來大都談判,應當表現出誠意。而不是意圖在名號上羞辱我們。如果,你們執意如此,談判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

    王華是老實人,感覺對方的有點道理。確實是他們先邀請韃靼人過來談的。本質上,不就是不想派大軍和韃靼人作戰嗎?戶部已經沒銀子了。

    王華看向張昭。他是主事人。

    焦芳時年六十八歲,模樣衰老,須發斑白。但實則精明強幹。此公隻是為求加官進爵,喜歡跪舔而已。他對著博爾哈冷哼一聲,等張昭決斷。

    張昭敲敲桌子,看著左手側的博爾哈,神情平靜,話卻不那麽中聽,“我要提醒一下你,這裏是大明朝的順府,北平城。不是元朝的大都。你再錯一次,別怪我不客氣。今就先談到這裏。散會。”

    著,招呼著焦侍郎,王華等人一起離開。

    和韃靼的互市談判,他並不著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