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營這段時間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將賞賜、撫恤都發放到士卒手中。特別是戰死士卒的撫恤一定要送到親屬手中。

    骨灰都是在陵園中集中安放。

    第二,張昭簽署命令,提高新軍營基層士卒的月餉。保證士卒們能活的有尊嚴,能養家糊口。

    新軍營的乙等兵每月餉銀有一兩。可購買兩石大米,可以養活一家三口。

    當然,輔兵的待遇要差一些。這是必然的。職責、軍事素養,輔兵要差一些。他們隻有通過艱苦的訓練,才能成為乙等兵。

    而新軍營的軍餉也不能做到這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新軍營士氣的保持,軍法官們的思想教育功不可沒。

    第三,安排傷員複員,並逐漸新軍營的預備役製度。

    這年代,重傷員就必了。張昭固然是重視士卒的醫療,但整體的水平擺在那裏。重傷員基本很難存活。

    輕傷員,如在真理報社當門房的瘸腿漢子,直接就是複原退役。而其他還能上戰場的輕傷員,以及到年齡的老兵退役,在退出新軍營的頭三年,領取半薪,並保持一定的訓練,隨時響應新軍營的征召。在五年之後,才每年領取10%的退役金,脫離新軍營。

    這樣養兵,非常耗費錢糧。新軍衛目前隻在西北打了兩仗,傷亡近兩千人。暫時還不明顯。日後負擔會更重。

    接下來,新軍營的工作重點就是招募新兵、整訓。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張昭之前回答出使韃靼的梁儲的問題,如果韃靼人在互市時不想公平交易,他是準備把新軍營拉到草原上武裝遊行一陣,震懾某些“強盜”份子。

    四月十四日下午,張昭在京營的總督衙門和鎮遠侯閑聊了一個時關於廢除京中衛所的事情,返回新軍營中。

    新軍營接下來的工作,張昭是不管具體事務。朝廷已經批複王承裕的奏章,任命其為清查衛所大使,他輔助。他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是京師、津衛廢除衛所的試點工作。

    “少爺,鎮遠侯對廢除京中衛所是什麽態度?”龐泰騎著馬,跟著張昭,好奇的問道。

    張昭穿著青衫直裰,頭戴唐巾,笑道:“朝廷旨意都下來,五軍都督府還能反對不成。鎮遠侯問我建設商行的負責人人選。”

    這幾,王承裕摸底工作已經結束。大明基礎設施建設商行第一批接收的人員,高達1.萬人。遠超出張昭估計的8千人。

    張昭其實在組建“國企”為這次廢除衛所所產生的“失業”軍戶兜底。

    別看張昭、王承裕在奏章裏寫的嚇人,要求建設商行自負盈虧。但是,鎮遠侯和張昭關係比較近,自然清楚建設商行的第一筆業務早就接洽好。

    王武坐在馬背上,紮著腰帶,顯得英武,道:“鎮遠侯府的顧新未必管得來這些人。咱們不可能永遠都管著建設商行有活幹。”

    張昭擺擺手,“不這個。”

    他廢除衛所,在勳貴中很得罪了一批人。鎮遠侯支持他,想要安排下其嫡子,情有可原。用不用再,不必鎮遠侯的怪話。

    張昭帶著親衛一路回到新軍營中,剛到,長隨丁讚就來稟報:“少爺,李子遠相公在營外求見。”

    “李閣老有什麽事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