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大約有點明白了,但是十二歲的正太還是很難用語言去總結他的感受,直言道:“父皇,這下是我們朱家的下!不是禦史的下。”

    弘治皇帝滿意的笑起來,一副老父親的慈祥表情,孺子可教也,道:“嗯,你能這樣想,朕心甚慰。回去再好好想想。不過這些話,就不要對先生們起。”

    他執政十五年多,早就發現大明的權力架構、運行流程是怎麽回事。皇權和相權存在著然的矛盾。

    所以,太祖皇帝留下遺訓,敢言立宰相者,殺!

    但是,皇帝的經曆是有限的。不是誰都有太祖、太宗那樣的精力。閣臣們的權力逐漸增長,文臣勢大。而宣德皇帝讓司禮監批紅,創辦內書堂,來抗衡外朝。

    皇權,由相權分散開的文臣集團,宦官。這是大明最基本的權力結構。廠衛就是皇權的利器。

    他執政以來,並不喜歡用太監幹預國政,也不喜歡用廠衛。前朝往事足以為戒。他信任、依賴他的老師們,讓他們擔任閣臣,治理國家。所以,有些事情他會退一步。

    但是,有些東西得教給太子。

    文臣們既然掌權,就不希望身家性命寄托於皇帝一念之間。他們抗衡皇權的辦法,其中之一便是掌握著輿論!上書罵皇帝,迫使皇帝屈服。

    之二是辭官。國家是無法離開大臣們治理的。否則就會出亂子。

    朱厚照受到父親的鼓勵,心中振奮,躬身行禮道:“是,父皇。”告辭退下去。

    弘治皇帝扭頭對張皇後笑道:“皇後,不要生氣。張昭是忠臣。”

    教化讀書人,這子是真敢啊。他真的隻有十八歲?連權術的東西都看的這麽清楚?

    張皇後本來是張昭有點不爽的,擅自把太子帶出宮。這成何體統?而這兩她弟弟又在她麵前念叨張昭的不好。

    “娘娘,他張昭區區一個伯爵,怎麽就敢在京西郊占三千畝良田。簡直是持寵而嬌!”

    “娘娘,臣也想要三千畝良田。給父親、母親多添一件衣裳,多添一道菜。”

    張皇後雖然當時把弟弟壽齡侯給罵了一頓,但心裏對張昭還是有點看法的。

    她很清楚事情的經過。子是酬功,賞賜他一棟府邸。派司禮監跟著他去挑。結果張昭在京西北郊外劃走三千畝地。是荒地,難道不能為良田?

    所以,她覺得張昭膽子很大,借著有軍功胡來。這次帶太子出宮給她的感受一樣如此。

    不過,弘治皇帝親口“求情”,張皇後固然能拿捏住丈夫,但不願意為點事而爭吵,忽而展顏一笑,將臉上的陰霾都收掉,嬌聲道:“陛下如此。臣妾自然是信的。呀,陛下,畫染墨了。這大半的功夫白費。”

    張皇後雖然年過三十,但忽而做女兒形態,嬌媚多姿,引人心動。

    弘治皇帝“哄好”老婆,教好兒子,心中很暢快,哈哈一笑,“不妨事。朕回頭再畫就是。”

    …

    …

    弘治皇帝教子時,張昭回到安鎮中。稍後,準備出使韃靼的梁儲來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