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因言官們老是罵弘治皇帝,今這做的不對,明那做的不對。

    而弘治皇帝不是什麽強勢的君王,基本上都是躲著言官。嘴裏納諫,實際上我行我素。

    不過,他知道不能阻塞言路。終弘治一朝,因言獲罪的大案基本沒有。當然,案子還是有的。

    而張昭的提議,他大略上看出一點苗頭。引導輿論,是不是就是將言官們納入管理的範疇內?

    明朝的慣例,都察院、六科,那基本滲透的和篩子一樣,沒有人能徹底的掌握,做到統一發聲。

    實話,這讓他有點怦然心動。若是能約束言官,他以後的日子要好過許多。最少,耳根要清靜些。

    張昭見弘治皇帝批準下來,朗聲道:“陛下聖明。”

    他其實在這番話裏打了埋伏。在津衛搞試點,沒有表麵那麽簡單。他其實是想開海禁。當然,事情要一件件的去做。他隻是留給引子,後麵再不斷的引導。

    他現在優先的是處理是美食街、互市貿易、涉足布匹、鋼鐵行業、廢除衛所這幾件事。

    當然,廢除全國衛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總得攙點私貨進去,保證潤物細無聲的改變。他可不想當張居正,身死家滅。

    而報紙之事,則是兌現給王娘子的承諾。亦是日後做事的重要利器。報紙的作用之大,這一點弘治皇帝未必看得到。

    弘治皇帝看張昭的眼光,再多幾分喜愛,頗有點長輩看晚輩的意思,笑道:“別拍朕的馬屁。梁儲出使韃靼,往返還有數月。這段時間,你多和太子親近。別老想著賺錢建你那個園子。”

    張昭略尷尬。這倒不是弘治皇帝和他聊聊家常他不大適應弘治皇帝的風格。而是,他想在京西北郊外修建占地三千畝的園林,這是自汙的手段。

    弘治皇帝直接點出來,表明看穿他的想法。而其實弘治皇帝對他是很信任的。這就有點尷尬。

    而且,弘治皇帝知道他正在串聯駙馬都尉崔元,長寧伯府,鎮遠侯府,英國公府籌備建造美食街撈錢的事。

    張昭躬身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笑著點頭,吩咐蕭敬道:“用膳吧。”走到一丈長的餐桌邊。門口等著的太監、宮女們依次上菜,而且還都帶著口罩。

    張昭對傳中的皇帝用餐有點考據的興趣,不過不等他多看,蕭敬就派太監將張昭帶到偏殿吃飯。

    蕭敬看著張昭消失在東暖閣門口、穿著一身緋袍的挺拔背影,心裏笑著搖頭:皇爺對張昭是真寵信啊!連張昭要求暫緩透漏廢除衛所接下來隻搞試點的消息都答應。

    在蕭公公感慨時,張昭被引入到乾清宮的偏殿中,品嚐傳中的禦膳。

    武英殿議事雖然結束。但弘治皇帝今的工作並沒有結束。有一批官員等在乾清宮的門房中,等待著接見。而張昭被賜膳的這一幕,自然被看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