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的非常的親近。領導噓寒問暖,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張昭不是愣頭青,這個時候自然知道應該是什麽反應。微微赧然的道:“臣得陛下封爵,兼之返回京師,心中喜不自勝,在營中大宴全軍將士。臣雖然沒喝醉,晚上睡的非常好。”

    弘治皇帝禁不住微笑,道:“張愛卿立下大功,朕如何會吝嗇封賞?你才十八歲,所以這個爵位沒有世襲。朕期待張愛卿日後再立新功,朕再給愛卿世襲之爵,蔭及子孫。”

    “臣謝陛下恩。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望,為陛下之長劍,橫掃六合。”

    弘治皇帝臉上的笑容再也遮掩不住,微微點頭。

    其實,按理,一個登基十五年的皇帝,根本不可能這樣情緒外露。

    但是,第一,弘治皇帝三十三歲,張昭才十八歲。他看張昭完全是一種父輩的心態。換一個四五十歲的大臣在此,他當然不會如此。

    第二,弘治皇帝心裏高興。而張昭算的上是他夾袋裏的人。他和張昭交談,揮灑自如。沒有必要隱藏心思、態度。

    這其實也是聖眷的一種體現。

    弘治皇帝一身龍袍,在暖閣中緩緩踱步,感慨的道:“朕自登基以來,文治之功不敢自比皇明諸先帝,亦有些許可取之處。但武功之上,卻屢屢受挫。先有哈密國,後有韃靼。

    至你率兵而出,方有韋州大捷!

    張愛卿欲為朕之長劍,僅僅靠新軍衛一衛軍馬可不夠。朕和諸位先生都商議過,將新軍衛提升為新軍營,如團營舊製,下轄一萬五千人。你以伯爵之身領軍。依舊單獨成軍。給養由兵部供給。”

    張昭利索的再拜謝,“臣謝陛下聖恩。”

    心裏鬆口氣。其實,這事李東陽在書信裏給他暗示過。但如今皇帝親口宣布,他心裏算是鬆口氣。

    新軍衛四個團,還是太少啊!

    現在擴編成九個團,一個軍,那征戰時,回旋的餘地就大很多。不至於出現韋州大戰時兵力捉襟見肘的情形。

    弘治皇帝滿意的笑一笑。保國公他們告狀,張昭在軍中異常跋扈。保國公的話他是不打算聽的。但還是有些風言風語從其他途徑傳到他耳朵裏。

    那麽,現在如何?張昭哪裏跋扈了?

    “國泰商行的事情辦的不錯。再接再厲。”

    張昭道:“臣遵旨!”

    張昭自己的知行商行,僅僅是運作二鍋頭、五糧液,一年就有兩萬多兩的銀子進賬。何況國泰商行壟斷經營的玻璃產業?

    張昭昨晚和董朗見過麵,雖然沒聽太仔細,亦知道去年大半年的經營,利潤足有三十萬兩。

    這於個人而言是一大筆財富,於子而言,那真的是要再接再厲!

    當日,張昭和弘治皇帝約定好,五五分成。國泰商行五成的利潤,要給新軍衛養兵。

    這也是新軍衛待遇高的原因。而多餘的錢,自然是要投到新武器製造當中去。

    弘治皇帝溫聲道:“此事你盡力去做,不要有壓力。有這麽一筆銀子,朕手頭也寬裕些。”

    明朝皇帝一年的金花銀也就一百萬兩。所以,明朝皇帝賞賜時,經常賞賜鹽引,用以充當貨幣。把鹽法搞的盡壞。

    張昭這十五萬兩銀子交上來,經不住弘治皇帝幾次賞賜。但蚊子腿再也是肉。

    “臣定當不負聖恩。”

    弘治皇帝再笑,“好了。國泰商行是私事。朕還要問你國事。你以為現在大明該如何對待北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