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王恕想要複出那是不可能的。隻能披馬甲上陣。其號就是:他的幼子王承裕。

    而奏章自不用張昭再寫。李閣老手中有一本。回頭閣臣票擬以及在弘治皇帝麵前討論時,一條條的改成張昭給李、蕭兩位大佬信中所寫的就是。

    張昭很清楚,他寫給蕭敬的書信,其實就是給弘治皇帝的。隻是一個臣子給皇帝寫私信,這太過於引人注目。你叫史官們怎麽寫?總得掩人耳目。

    張昭的書信寫完,派人送出去後,已經是傍晚時分。這時王家暫停和曾家議婚的消息已經傳出來。而消息靈通的人還知道:王六姐即將嫁給張昭為妾。

    這不僅僅是一樁婚事,而是一個很明顯的政z信號。本來因王恕態度模擬兩可而形成的風波迅速的轉化成為另外一種。張昭要幹什麽,秦地的官員、縉紳們誰不明白?

    一個新的風暴正在形成,但凡接到這個消息的權力人物都想要探一探王老大人的口風。而王恕確實將一些口風露出去,否則就張昭在奏章上寫的那幾條政策,以王恕的名望也扛不住反撲。

    自古以來就是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而處在風暴正中的張昭這裏,反倒是穩如磐石。他也變得清閑起來。十月初二的上午,張昭在王府宅了很多以後,帶著王武、龐泰等人在三原縣遊山玩水。

    三原縣地處關中平原,距離西安城不遠,為西安門戶。比較出名的景點是城隍廟,唐代軍神衛國公李靖的故居。還有三原縣城內的弘道書院。

    張昭帶著親衛們先去看李靖的故居,馳名渭北的古典園林。這裏現在是王恕家的別院。時值初冬,園景蕭瑟,但另有一番情趣。

    在園中遊玩時,龐泰忍不住問道:“少爺,聽王六姐要嫁給你為妾?”

    張昭笑著點頭,道,“泰,你從哪裏聽來的?二,你知道?”他沒給身邊的人這事。這不是還沒有塵埃落定嗎?京中的信還沒回來。

    王武身材高大,絡腮胡子,身姿挺拔。笑著道:“相公,早傳遍了。我聽他們管家的。你都要成他們家姑爺,他們這幫下人現在客氣著呢。我們還沒恭喜相公娶得美妾。”

    龐泰起哄道:“少爺,這事,你得請我們在西安城吃一頓酒啊。”

    張昭邁步走在園林林中,笑著搖頭,道:“你們是不知道王老爺子的手段。”

    其實,要在王家放流言,“寧為英雄妾,不為庸人妻”,王恕不知道那怎麽可能?

    而王六姐和曾家議婚,且消息傳出來,未必沒有王恕的首肯。

    想想看,王六姐一個姑娘不遠千裏去韋州城找他,回來後時常哭泣,王恕會不知道自己最疼愛的孫女的情況?

    所以,上麵的事情八成是在試探他。而他主動去運作這樁婚事,主動求見王恕,作出讓步,所以才會在王恕那裏立即通過。

    王恕沒頭沒腦的吩咐王承襟一句,王承襟立即就知道怎麽回事。父子間心有靈犀?扯淡吧!必定是老王讓王辦的這些事。而王娘子是蒙在鼓裏的。

    這老頭子壞的很。

    不僅要測試他對王娘子的真正心意,還要拿好處。

    當然,壞一點好啊,不然回頭怎麽應付清查土地、廢除軍戶戶籍的困難局麵?

    傍晚時,張昭遊園剛回來,瑤琴拿著一張書箋正等候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