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和其子王承裕開創了陝學學派,號稱三原學派。而這個學派最主要的傳授地點便是三原縣學。所以,近年來實際上三原縣學匯聚中西北士林在秀才這一級的精英。不管是為求學,或者是為權勢,總之縣學中俊才不少。

    “敬輿言之有理。民心如水。若這幫民知道這位張相公要拉他們去服預備役,隻怕要跳腳罵娘!”

    張昭要更改預備役的奏章早就在邸報上發表。下皆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李教諭的得意門生李幽的解讀是換湯不換藥,而秦中士子們的解讀可並非如此!

    你張相公要縉紳把家裏的青壯拉到邊鎮去訓練,我們就拉過去嗎?當我們傻?

    最終這預備役會落到百姓身上。形成一個類似於徭役的“惡政”。百姓被征發,到底是去當兵,還是被拉去做工,誰知道呢?

    “正是!”

    聚攏在曾複哲身邊的幾名士子紛紛附和。

    曾複哲眼中精光一閃,合攏折扇,動作瀟灑如同行雲流水,慷慨的道:“走吧。咱們先去石渠先生府上等著,必定要讓這位張相公改變主意。不要亂折騰。”

    “走,同去,同去。”

    一幫士子感覺心中的正氣被激發,跟著曾複哲往王恕家中而去。但很少有人知道:今日這場戲,其實是曾家等大族在推波助瀾。王恕又不好搞這些場麵。

    戲名叫做“捧殺”。

    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張昭要推行的邊軍退役製度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

    曾複哲在三原縣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是王六姐的愛慕者。最近聽聞王六姐似乎對張昭有意,追著千裏去韋州城中。這令他心中極其的不痛快。

    …

    …

    將軍白馬入三原,滿城百姓爭相迎。

    應付完場麵活,張昭帶著親衛們繼續啟程。稍後,抵達石渠鄉的王家。

    這場秀背後的事情、算計,張昭此時並不知道。

    和張昭相熟的王恕次子、瑞昌號的負責人王承襟在王家門外相迎。略用過酒飯,親衛們被安排住宿。下午四時許,張昭被引著前去見王恕。

    雅致、幽靜的軒中,張昭再一次的見到王恕。和第一次相同的地點。還有,相同的陪客。王恕身邊侍立著青衫少女,正是一別經月、帶著百年世族浸潤出的華貴、嫻靜氣質,花容月貌,身段婀娜的六姐。

    王六姐一雙漆黑的美眸落在張昭的臉上,久久的不願意挪開。她想要見他,如今見到。滿腔的情思湧出來。以至於她根本沒有聽到張昭和她祖父的開場白。

    王恕年老,精力不濟,在張昭見禮寒暄幾句後開門見山的道:“張子尚,你給朝廷的奏章老夫已經看過。你所提的幾條建議很不可取。隻怕會搞的固原、寧夏兩鎮大亂,成為國家的罪人。”

    張昭在路上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思考,此時他並沒有因為王恕是下名臣就覺得王恕是對的,看似耿直的道:“請老大人一條條的示下。學生願聞高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