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肯定的道:“是的。”西北四鎮年年都要“防秋”。這是季節性入侵。秋時草原上馬匹膘肥體壯,而隨後凜冬將至。韃靼人在秋季都會南下搶掠。

    他正在“遊”王恕同意王家的瑞昌號提供物資。當然要一口咬定韃靼還會再來。這樣,給前線殺敵的將士提供物資,就占著道義的高點。

    絕美的少女追問道:“那張指揮覺得如何解決河套的韃靼人這個問題呢?西北軍民苦套虜多時。”

    軒中,颯爽的秋風徐來。張昭看向正喝茶的王恕,見他並沒有製止這少女。而引他進來的王承襟在旁邊侍立,豎著耳朵等著聽他的答案。拱手道:“

    學生鬥膽在王前輩麵前陳述方略。套虜和北虜是一個問題。總體方針就是發展軍事科技,以力壓韃靼人。以此時西北的戰局而言,有兩件事可以做。

    第一,鑄造大量的燧發槍,在民間售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百姓十萬軍。

    第二,燒製水泥,修建堡壘。像榆林鎮的防線就建造的非常完備。固原鎮完全可以在在花馬池、鹽池、韋州一線,用水泥修築大量的堡壘。”

    二八年華的少女忍不住道:“好!”她是為張昭脫口而出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而叫好。這種情懷,隻有飽受韃靼人荼毒的西北百姓能感同身受。

    她的聲音如同珍珠落在玉盤中,清脆動聽。落在張昭俊朗的臉上的明眸裏清波流轉。

    王恕慈愛的看看孫女,放下茶杯,讚許的張昭微微頷首,道:“你的平北虜三策,老夫讀過。言之有物。你做的事情,老夫都看在眼中。望你日後上不負子聖恩,下不負黎庶。采購的事情,你和士英談吧。”

    張昭恭敬的行禮道:“謝王前輩。”跟著王承襟離開軒。

    …

    …

    走在王家清幽的庭院中,雕梁畫棟,盡展世族氣派。秋風中有花香飄來。

    王承襟離開軒後明顯放鬆許多,臉上帶著笑,“張指揮今年多大,可曾婚配?”

    他的侄女向來眼高於頂,對這八百裏秦川的青年才俊們不屑一顧。今日反倒是破例向張昭請求套虜的問題。當然,不得不,張昭的策略很對路子。結合他率軍大勝韃靼人的背景,話間有一股慷慨的氣概。

    但是,張昭發明出來的燧發槍、水泥到西北這裏來,再要數量上來,至少要兩三年之功。

    事情辦成,張昭心裏放鬆,道:“我今年十八歲,已經成親。關於采購清單付賬的事情,我有些想法請王老爺參詳。我欲代表國泰商行出售水泥配方給瑞昌號,價值幾何?

    另外,我手裏的二鍋頭配方也可以出售。我還想委托瑞昌號的鐵鋪為新軍衛打造兩千支燧發槍,大致要多少銀子?”

    王承襟心裏悚然一驚。他太過於放鬆。都想到侄女的婚事上去。然而眼前的青年不提其權位,便是能得到他父親當麵的期許,就豈能尋常對待?

    他父親“上不負子聖恩,下不負黎庶”,這話得是對什麽身份的人?至少是朝廷重臣!

    “張指揮,我們到那邊詳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