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從張昭的角度去看,衛所、軍戶必須要廢除。換成預備役製度就很好。

    被林師爺置疑,張昭傻了才和他搞辯論。他在大學時就知道靠辯論無法服對方。當即,嗬嗬笑一聲,拱拱手。

    見張昭“服輸”,林師爺得意的嘴角翹起來。傲然的輕哼一聲。

    長寧伯周彧此時是意興闌珊,感覺有點空歡喜一場。這個張童生徒有其名啊

    就在這時,二樓正對大堂的一個雅間中走出一名中年男子,對張昭拱手一禮,沉聲道“還請這位兄台下去。”

    這中年男子麵白無須。明代可不流行刮胡須。這麵相特征太過於明顯。而且青龍鎮離京中不過70裏。其身份不言自明。客滿樓中的眾人瞬間安靜下來。

    樓上是哪位貴人在此

    張昭覺得有點蛋疼。他隻是和長寧伯扯幾句而已。竟然引出這個變故來。這太監背後又是誰更大的太監、藩王、皇室

    張昭腦中飛快運轉,他不點幹貨怕是沒法過關,但抨擊祖製的話就不必。誰知道包廂中的人是什麽態度呢轉過身來,從容的闡述道“

    所謂預備役製度,是因為國家不能每時每刻都維持著龐大的軍隊。隻能保留精兵。而等待全麵戰爭時再做動員,征召。所以,這要求藏兵於民。

    那麽,這就衍生出兩個問題。第一,適齡的青壯是否登記在冊這決定戰時國家的動員速度、能力。第二,登記在冊之後,如何訓練他們由誰來負責訓練

    登記的事情好。關鍵在訓練。絕不能允許鄉紳、豪強們來訓練各地的預備役軍隊。而是要由退伍、傷殘回鄉的老兵擔任基層軍官,由國家指派武將來訓練。將這支軍隊牢牢的掌握在國家手鄭”

    如果由鄉紳們來練兵,那就是團練武裝。會造成事實上的地方割據不到王朝末期,這絕對不允許。

    張昭現在的就是現代預備役兵製的東西。完後,拱手一禮,站立在大堂鄭

    在場的眾人,隻要有點見識者都會明白張昭的東西的價值。隻要架設好這個體係,屆時朝廷一聲令下,數百萬大軍匯集。以此號令下,誰敢不從

    當然,這裏麵還有很多細節的東西需要解決。

    而於九邊的情況來,確實如張昭所,用這個製度輔助募兵製才是最佳的選擇。以募兵為常備,當北虜來襲時,立即動員邊地府縣的青壯,保境安民。

    屆時,不解決這些軍隊,蒙古人還敢像今年這樣肆無忌憚的長驅直入嗎絕對不敢。

    “好的好”張昭停下後,二樓雅間中傳來一個男孩的聲音。然後,就見兩名太監簇擁著他走出來。

    他約十來歲,眉細臉長,皮膚白皙,穿著水藍『色』的綢緞服飾,身上用度俱是名貴,看著張昭,熱切的道“你就是張昭可隨意到我這裏參讚軍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