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冷聲道:“劉員外若是要執意如此,那我隻好遞一張狀紙到縣衙,請縣尊來評評理。”

    劉大戶仿佛聽到一個笑話般,打官司,來啊!仰頭大笑,“哈哈,哈哈…”

    張昭強硬的打斷他:“劉員外想必是在縣裏聽到某些風聲。現在,全縣的讀書人都知道我無意間冒犯徐郎中。你覺得徐縣尊會不顧風評,降罪於我?”

    劉大戶笑的正酣暢,卻被張昭打斷,笑聲一下子卡在喉嚨裏,難受的很。同時,腦子像宕機一樣。張昭的話的太古怪。什麽叫“縣尊不顧風評”,不就是要打擊報複你嗎?

    張昭冷笑道:“讀書人的事情,劉員外還是不要攙和的好,免得腦水不夠用。請吧!”

    “他得到京中權貴長寧伯賞識”的消息還沒傳開。張昭沒和劉大戶去這個。而是徑直短兵相接。

    的直白點,張昭在詐唬劉大戶。

    劉大戶聽的是不知道轉了幾手的道消息,哪裏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無意”得罪徐郎中?如果他是無意的,被徐縣尊打擊報複,士林輿論顯然會是:徐郎中雞肚腸,和一個童生計較。傳出去,名聲就毀掉了。

    要知道,宛平縣衙就在京城中。這不同於外地。事情隻要發生,一定就會給京官們知道。

    明朝的官場生態,不同於前朝。個人的名聲,對文官而言很重要。風評,有時候是仕途中升官的坎。當然,如果緊抱皇帝、大佬們的大腿,那其實也無所謂。

    譬如,成化朝就有萬歲閣老,還有洗鳥禦史。弘治朝要好點,到正德朝那可是“妖孽”輩出。

    至於,劉大戶再去打聽詳情,搞清楚情況,張昭就不管了。十之後,餘夫子回來,一切就會終結。這個雷他就會排掉。

    當然,劉大戶要是不吃“詐唬”,選擇蠻幹,和他去縣衙打官司,他也不怕。在審案前(明朝縣中的官司,先提前收狀紙,改日才審案),他一定會將消息散播出去,影響輿論。徐縣令大概率不會判他輸。

    …

    …

    劉大戶頓時變得遲疑。

    他能在青龍鄉中混到兩百畝地的身家,並不缺腦子。眼見張昭態度堅定,似乎很有把握,他不得不遲疑。他昨日去縣衙中辦事,聽到張昭的事。

    焉知縣衙裏那幫子貪婪的書吏不是將他當做炮灰呢?這幾十年來,這種事他見得多了。五品文官,碾死張昭很容易,碾死他也不廢什麽事。

    劉大戶胖臉上神情變幻,心裏有了決斷:先搞清楚再。這時,突然醒悟,張昭在罵他呢!臉上紅一塊,青一塊。最終,幹巴巴的笑道:“

    張哥兒前段時間生病,如今病愈,可喜可賀啊。既然你承諾還錢,讀書人一諾千金,我中秋節前再來。”

    著,帶著長隨、奴仆離去。

    …

    …

    劉大戶帶著隨從離開,張家空氣中壓抑的氣氛頓時消失。

    周大娘幾名仆婦心中長長的鬆口氣,看向張昭的目光多了幾許敬重。劉老爺在青龍鄉多威風,還不是被少爺罵的唾麵自幹!

    婉兒破涕為笑,拉著張昭的衣角。白皙的瓜子臉上淚痕未幹,大而明麗的杏眼中神采飛揚,道:“二哥,幸好你回來。我都快要被他們氣死。”

    張昭笑著摸摸婉兒的秀發,吩咐道:“周大娘,把屋子收拾下。老吳,把東西卸下來,中午做頓好吃的。”

    老吳聲音輕快的應道:“好的,少爺。”和眾人一起,忙活起來。

    初秋的知了在屋後的槐樹中鳴叫。遠處的山林中已有金秋的痕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