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在扣除風險保障賬戶的費用後,仍然不能完全進入投資賬戶,而是還要扣除一筆“初始費用”。

    比如,你花10000元購買了一款萬能保險,在你交完保險費後,保險公司要扣除各種費用,在第一次交費時大約會扣掉4000元,剩下的6000元才會被用於投資賬戶進行投資。一年後公布的結算利率為3.2%,那麽實際收益率隻有3.2%x6000/10000=1.92%。相比之下,消費者在銀行的投資賬戶,能拿到全部錢的回報率,例如,把10000元的錢放進銀行,其利率就是這10000元的回報率。

    由於業務員閃爍其詞,不少投保人根本就沒有弄清楚萬能險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的計算基礎,而是將已繳納的全部保費作為基礎,簡單套算最終收益,最終導致實際收益率大大低於其預期。

    其實投資萬能險要等到十年之後,保單價值才基本與投保人投入資金相當,也就是說,萬能險是投越久越合算。

    任何產品都有其不足之處,萬能險也並不是“萬能”的,它也可能給你帶來虧損,再說,投資保險與投資其他金融產品不一樣,保險更多的是考慮保障功能,加上目前我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比較單一,因此投資者不能期望過高。在購買萬能險時,也要看清保險條款,不要盲目依賴銷售人員的解釋和產品說明書之外的其他宣傳材料。不妨將保險業務員的各項承諾以附加條款的形式寫上保險單。

    投資黃金,多個規避“風險”的心眼。

    在國際黃金價格創下24年新高並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個人投資者如何麵對當前持續升溫的黃金投資熱?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市場上的黃金投資品種日趨多樣:有金條、金幣等實物黃金,黃金賬戶、黃金存折、黃金管理賬戶等紙黃金,甚至還有黃金期貨、黃金期權等等。不過,麵對這樣一個迅速發展並成為熱點的理財市場,投資者更應該擦亮眼睛,當心黃金投資陷阱。

    黃金相對於其他投資品種不同,由於其投資單位相對較高,投資底盤也因此相對過大。

    針對這個獨特的情況,一些機構紛紛抓住了這個機會,推出“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所謂“以小博大”就是一種保證金交易的方式。付大概占總金額5%-10%左右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全額的黃金交易。

    “個人炒金銀行貸款9成1萬元能炒10萬元”也因此廣泛流傳於炒金市場。雖然“貸款炒金”業務使投資功能放大了10倍,但同時風險也放大了10倍,風險和收益總是相關的。比如,投資者花1.16萬買1000克金條,金條如每克上漲5元,他的毛收益達5000元,收益率超過40%,但金價如每克下跌5元,則會虧5000元,損失也大。

    “黃金道”業務就更顯得熱鬧。據稱,該業務的推出是借鑒港方股東20年的國際黃金市場投資經驗,結合國內黃金市場實際情況,推出的金條延遲交收交易。它以倫敦金市的現貨價格為基礎,實行實時人民幣報價。個人投資者可以自早上9:00至次日淩晨1:30通過網絡下單。投資者在短期內根據金價的波動,通過買賣來賺錢,短期收益相當可觀。

    業內專家指出,這一模式下,投資者隻需支付10%的擔保金,就可以博取短期內100%的收益,從而降低投資者的炒金成本。但收益總是與風險成正比,“如果每克黃金單價一天下跌了2角,那麽投資者的每盎司黃金也就損失了大概62元。”

    另外,進行實物黃金投資似乎更讓人覺得“手裏有貨,心裏不慌”。而如果進行實物黃金投資,還需要根據金價的波動,通過黃金買賣來實現盈利。

    目前國內投資黃金,大多都還是作為一種財產儲藏手段,相對而言淡化了風險。而黃金作為人們理財的重要投資渠道,其風險防範也不能忽視。

    2004年歲末北京某黃金製品公司黃金價格一度高攀到208元/克,令市場瞠目結舌。之後一些黃金製品公司的興起風起雲湧。紛紛製作各種類型的實物黃金投資品種,並有種種回購承諾。

    對此,投資者對於黃金投資有一種盲目的跟風勢態。然而,雖然黃金一直處於一種上升趨勢,而且黃金內在獨有的避險保值功能讓實物黃金收藏有了雙重含義,但投資者應該看到作為黃金投資中回購的風險。

    目前黃金價格仍處於上漲通道,黃金市場開放時間也不是很長,可是人們似乎對黃金一直喜愛有加。但投資者應該想到,某一天黃金價格大跌,超過了長久以來收藏實物黃金的投資者心理價位底線,那勢必有一場關於黃金回購的大潮,那麽黃金製品公司的“承諾”則難以承擔巨額的回購兌付資金。

    實物黃金的品種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很多,如果沒有一個固定、方便的回購渠道,在急需用錢的時候也可能在變現時受到折價的損失。

    一個優秀的黃金投資者是要既經曆高峰又經曆低穀才能成熟起來的,個人在黃金上漲的過程中要警惕黃金投資的風險,把握其總體走勢而不要困惑於短期的波動,並且,一定要有做長線投資的心理準備。因為黃金最大的功能是保值增值,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此外,投資實物黃金時,在一般情況下,應購買知名度、信譽度較高的精煉公司製造的金條,以後在出售時會省去不少費用和手續,甚至是回購變現的信譽也要考慮。一些非正規企業做出的種種回購承諾最好避而遠之。

    投資首飾,多個提防“變現”不易的心眼。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黃金實行嚴格管製,直到1982年老百姓才能買上金首飾。這些曆史原因導致中國民間的黃金儲備十分低,人均擁有量僅3.5克,人均消費量隻有0.4克。因此,99%的公眾還沒有黃金投資的意識。中國的黃金投資市場隻是剛剛興起,品種單調匱乏。

    現在的中國金市類似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股市,這給一些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創造了機會。

    “黃金是一種理想的投資工具。它在全世界都可自由流通,安全保值,穩定性高,容易抵押,可以24小時在全球交易。黃金市場也很難出現莊家,是一個真正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

    世界經濟已進入通脹時代,黃金規避和轉移風險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世界越不安定,黃金就越值錢。可是普通投資者對國際黃金市場和國內市場變化沒有專業知識,而且國內市場上的黃金產品大都進行了工藝加工,裝飾性強。這樣的黃金製品,溢價高,變現難。

    比如,一種叫做“轉運珠”的黃金飾品。這種飾品隻有黃豆粒那麽大,橄欖球形狀、中間鏤空,配上一條紅豔豔的絲線,或穿成手鏈,或繞為戒指,也可掛在手機等物品上,精致耀眼,小巧可愛。從2006年9月份開始,東北一些大中城市“轉運珠”持續熱銷,出現了大街小巷“滿城盡戴黃金珠”的熱鬧景象。幾乎所有的金店、金櫃都人滿為患,有的城市一度脫銷。

    “這股熱潮持續時間之長、流行地域之廣、波及人數之多是近十幾年來黃金市場從未有過的”,長春市金銀珠寶行業商會會長、吉林省三星金銀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瑛說。他估計這股“熱”至少要持續到春節前後。

    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閻佳認為,“轉運珠”熱銷與黃金在國際國內市場的走勢是一致的。據了解,2006年上半年,國際市場黃金漲幅達30%到40%,下半年進入調整期,但是仍保持著上漲趨勢。

    但是,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從理財角度看,家庭黃金理財不宜投資首飾。比如黃金首飾和一些紀念性金條金幣,售價比黃金原材料高,在金價上漲時想“變現”賺錢卻不太容易。由於難以找到合適的買主,黃金飾品隻能通過典當行、首飾加工修理鋪等渠道變現,在黃金原料價格的基礎上還要扣除“回爐”費。另外,黃金飾品都是經過加工的,商家一般在飾品的款式、工藝上已花費了成本,增加了附加值,純度也不夠高,因此變現損耗較大,保值功能相對減少,是不適宜作為家庭理財的主要投資產品的。

    人們往往愛趕時髦,好像不那樣就顯得自己很“落伍”,就像現在的首飾投資,這是很不明智的。市場上黃金飾品需要變現出售時,一般按二手飾品估價,價格最高不超過新品的三分之二。如果出現了磨損或碰撞的痕跡,價格就會被壓得更低。投資者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往往相差巨大。另外,消費者出售黃金飾品時,商家會提出一些附加要求,比如,被要求鑄成標準金條,不足標準金條克數要由消費者貼錢鑄;不是標準金條的成色,還須交納一定的鑒定費等。這樣,投資者就增加了很多的投資成本。所以大家投資首飾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要多個“變現”不易的心眼。

    找專家理財,多個提防被誤導的心眼。

    近幾年,隨著家庭投資渠道的不斷拓寬,個人理財領域也呈現出了多元化格局。由於是新生事物,個人理財尚存在著一些誤區。比如說,有的人認為專家說的都是“金口玉言”。其實專家們不可能預測到任何東西。就拿股票投資來說,如果哪個專家可以通過數學分析來確定選擇什麽樣的股票賺錢的話,那他早就自己悶聲大發財去了,也不會來找你給你指導了。

    彼得林奇是華爾街著名投資公司麥哲倫公司的總經理。上任幾年間,他便將公司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至90億美元。《時代》周刊稱他為第一理財家,《財富》雜誌則讚譽他為“股票投資領域的最成功者……一位超級投資巨星”。這位天才投資大師,在投資理念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許能給投資者一些啟發。以下是彼得林奇的幾點精髓:

    一、不要相信各種理論。多少世紀以前,人們聽到公雞叫後就看到太陽升起,於是認為太陽之所以升起是由於公雞打鳴的緣故。今天,雞叫如故,但是每天解釋股市上漲的原因及對華爾街產生影響的新論點,卻總讓人困惑不已。比如,日本人不高興啦,某種趨勢線被阻斷啦,等等。

    “每當我聽到此類理論,我總是想起那打鳴的公雞。”

    二、不要相信專家意見。專家們不能預測到任何東西。

    “雖然利率和股市之間確實存在著微妙的相互聯係,我卻不信誰能用金融規律來提前說明利率的變化方向。”

    三、不要相信數學分析。

    “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那些受過呆板的數量分析訓練的人,處處都會遇到不確定的因素。如果可以通過數學分析來確定選擇什麽樣股票的話,還不如用電腦算命。

    “選擇股票的決策不是通過數學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數學知識是你上小學四年級就學會了的。”

    四、不要相信投資天賦。在股票選擇方麵,沒有世襲的技巧。盡管許多人認為別人生來就是股票投資人,而把自己的失利歸咎於悲劇性的天生缺陷。

    “我的成長曆程說明,事實並非如此。在我的搖籃上並沒有吊著股票行情收錄機,我長乳牙時也沒有咬過股市交易記錄單,這與人們所傳貝利嬰兒時期就會反彈足球截然相反。”

    “超級投資巨星”的忠告對我們個人理財的啟發意義是深遠的。如果每一位理財專家忠告的都是“真理”,為何每家報刊在專家忠告之後要加上一句“僅供參考”呢?這絕非畫蛇添足,而是誠懇地警示:專家的忠告不一定準確,憑此入市,風險難測。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現在理財工具多種多樣,投資渠道眾多,如果對自已選擇的投資方式、品種不了解,或偏聽偏信,就會“不盡風險滾滾來”。要想在投資理財中成為大贏家,就必須學習理財投資。大多數人認為,理財隻有交給專家才最穩當。這種想法也許沒錯,但在你把錢交給專家理財之前,你就相信這個“理財專家”是“真的”理財專家嗎,而且有把握這個“理財專家”會以你的最大利益為最終理財的目的呢?如果你沒有十足的把握,那麽自己學習理財知識就是必需的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